记者:刚才听到黄伟司长说要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你们介绍有相关方案对课程、教学、教师等提出了相关内容,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黄伟:刚才继平司长给大家介绍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特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从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所以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就是要把职业院校从过去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逐步转向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制的教学实施。这是这次国家职教20条里面提出来,要创建国家级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来推动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当然,高水平、结构化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同时也是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个体单兵作战转向团队合作这样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态。
关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项目,现在已经上级部门批准立项,今年上半年即将启动实施。这个项目计划实施的周期,第一个项目周期是三年,将创建360个国家级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国家级团队的创建,引导推动各地各校建设相应的教师教学的创新团队。能够进入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将选送他们到德国去研修学习,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学回来之后本土化,用于我们国家的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模块化课程的建设,乃至教学改革的一些项目研究和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旨在推动人才培养、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实际上也和国家职教改革方案中提出的“1+X”改革证书试点,在内涵上是融通的,是相互提供支撑的。我就介绍这些。
记者:《方案》中提到即将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推进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我记得去年继平司长在湖南那场发布会上也提到“特高计划”,“特高计划”何时实施?如何实施?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王继平:谢谢你的提问。去年11月7日我在长沙讲到了特高计划,因为大家都非常关心,这次20条再次提到了,把该计划上升到改革实施方案当中。《方案》中的目标已经提出建设50所学校、150个专业。第一,特高计划中央早就有部署,比如在2014年的《决定》中提出来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我们一直在推动这件工作。这不是孤立的几所学校的问题,是涉及到中国职业教育往何处走,办成什么样,具有什么样地位的一个大问题,所以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我们也向各方征求意见。所以第一句话要讲的意思就是非常重要。
第二,关于定位。一个基本点是计划将引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家关注两个词,一是“中国特色”,二是“高水平”。最近我们进行了专门研究,职业教育要办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具体体现在办什么样的学校,学校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具有世界水平。普通高等学校有“双一流”,职业教育领域则注重“特色”和“高水平”,所以叫“特高”,这个特高不是“特别”这个特,而是“特色”的特,强调要发挥引领作用。
第三,核心任务有两个,一是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二是建成一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培养人,二是技术服务创新,这是一个新定位。
第四,要建成什么样的学校,一是当地离不开,学校所在的地方离不开。二是业内都认同,我们举办的专业和学校,业内要认为是顶呱呱的、前列的。三是国际可交流,不仅是在国内,还要走向国际,在国际上可以交流。这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在学校方面的体现。这是我们改革的标杆,发展的支撑。
今年马上印发关于“特高计划”的文件,该计划即将启动。
记者:请问楼旭庆司长,我们读了文件有个感受,现在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也需要高等教育发挥作用,除了您刚才介绍的普通本科向应用型转型之外,我们想知道还有哪些具体的举措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扩大各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谢谢。
楼旭庆:谢谢。刚才着重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有关情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教育部一直很重视,采取了若干措施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从高等教育四个学历层次方面,我逐一介绍。一是在博士研究生教育方面,这几年我们拓展了专业博士学位的授权点和种类,专业博士招生规模稳步扩大,2018年在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博士培养单位形成了要积极发展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共识。这是博士层面。二是从硕士教育层面来说,我们持续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2018年,全国硕士总共招了76.25万,其中专业学位44万,占比57.7%,这块在今后我们还会进一步扩大,争取到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三是在本科层面,除了刚才介绍的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外,2018年及今后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将主要定位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独立学院转设也要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四是在高职或者专科层次,要积极拓展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这次实施方案也提到了,按照高校设置有关制度和规定,支持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扩展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城乡新增或者存量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记者:目前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下一步如何扶持产教融合型企业?谢谢。
王继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这方面如果做好了,我们就把职业教育做好了。有同志最近在研究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的三大特点,第一是校企合作,第二是产教融合,第三是个性和共性要进行重构,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当然这还是正在研究的成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涉及到如何发挥好企业的作用。企业也应该是一个主体。用几种形式,一是企业本身办学,这是一种类型,过去有很多。按照中央的精神,这个仍然要鼓励,企业是可以办职业学校的,不管是高职还是中职,甚至培训都能办。
二是企业和学校是可以合作办职业教育的,他是需求者,但同时也是供给者,比如教师的实践,学生的实习应该提供,他是需求者,也是毕业生的接纳者,还是受益者,在欧洲发达国家,这个很典型,企业在职业教育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一次在20条里面专门提出了一个项目,有一个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我们会把社会当中对举办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做得好的,我们把它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相应的在诸多方面的政策要给他支持,财政、税收等其他方面,这在20条当中有明确的表述。我们正在制定关于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具体办法,等出台之后再作具体介绍。谢谢。
记者:我了解到此前就职业教育证书的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混乱,除了人社部、教育部,会有一些行业协会参与证书的发放。我们本次改革方案提出来人社部、教育部负责监督考核,另外有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也会参与一些培训类的证书发放。我想问,这会不会导致给一些组织和机构留出权利寻租的空间,如何防止乱培训和乱发证现象的出现?谢谢。
王扬南:这次的证书是一个全新的制度设计,无论是证书的内涵,证书的功能,还有证书的管理和以后的实施、质量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制度设计。记者朋友担心的滥发证书的问题,目前都有相关的制度设计来进行制约。X证书制度的实施目前在启动的筹备阶段,准备从3月份开始,前期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教育部职成司和职教所已经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出了招募公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的响应,有260多家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到招募当中。目前已经起草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试点方案》进行整体部署,还起草了《关于社会培训机构的遴选和管理的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将随着试点的启动会不断完善并发布。
我们目前对这些机构的要求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目前招募的社会培训组织叫培训评价组织,要求的条件非常高,要求具有培训资质,具有标准开发的经验,要有职业技能评价的能力,要有优秀的培训业绩,合法经营记录,有基础、有队伍、有影响,在业界要得到认可,这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对他实施培训的量和实训的场所都有严格规定。另外一方面,现在是落实“放管服”的要求,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要求,叫做管住两端,规范中间,两端一个是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下一步,首先要从标准的制定开始来规范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证书发放。从管理上,实行目录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无论是纳入教育部的目录,还是纳入人社部的目录,都是从管理改革的角度来防止滥发证书这种乱象的发生。
记者:实施方案提到,经过5到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这种放开资本进入教育是否有可能把教育当做生意做的危险?应该怎么管?为什么?谢谢。
王继平:我觉得这应该作为一个利好的消息,向社会做出反映。我刚刚讲了,这个改革前提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教育里面的改革。这是基本的方向,我们是要坚持的。在举办的过程中,要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向来教育都是欢迎社会资本进入的。但是,在职业教育这块,我们把握这一点的时候,一方面是要把公办的院校继续办好,另一方面也欢迎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这个领域中,但是管理是要严格规范。文件里面提到了清单式管理。我们要避免把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办成摇钱树或者印钞机,这个绝对不行,因为它是教育,公益性是它最基本的东西。我们欢迎各种资本进来,但是不能够违背公益性这个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要坚持的,放开并不代表就作为产业去办,不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