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工作 > 学会动态 > 学会要闻 > 正文

科教产融合论坛暨中国职教学会2021年科技成果推介会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发布日期:2022-01-26


2022年1月19-20日,“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科教产融合论坛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1年科技成果推介会成功举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张平院士,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宋磊,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由刘建同秘书长主持,宋磊副司长和葛道凯厅长分别致辞。

本次论坛设一个主论坛和未来算力网、天地一体化、新兴数字产业等三个分论坛,论坛和推介会瞄准科技和产业变革前沿,从科教产融合切入,致力引领职业教育紧跟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适应性和服务能力。

鲁昕会长作题为《高质量职业教育:适应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旨报告。报告分为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创新发展、“十四五”新科技新开局、新科技新场景新专业、高质量职教十个适应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服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职业教育如何适应、适应什么的问题。鲁昕系统梳理了2021年十大国之重器、六大科技突破亮点,2022年十大科技发展趋势、十大云计算发展趋势、改变生活12项目技术。鲁昕表示,“十四五”开局,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必须具备数字化知识技术技能,这是职业教育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鲁昕强调,职业教育要立足“两个大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优化类型定位,深化科教产融合,主动适应、服务、支撑“四个面向”,切实增强适应性,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生都能出彩”。

中科创星联合创始人米磊博士作题为《硬科技改变世界》的专题报告。报告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硬科技发展史,硬科技深刻改变着世界。当今世界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期,我国也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硬科技成为科技创新的抓手和主攻方向。硬科技将带动国家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田霖发布了20项亟待职业院校参与转化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来自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高科技企业,涵盖了智能制造、新一代移动通信、微电子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慧农业、量子计算、算力基础设施等新技术领域,其转化应用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分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张平院士和来自科教产各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围绕未来算力网、天地一体化、新兴数字产业等议题作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作题为《拥抱开源RISC-V新潮流》的专题报告。他指出,CPU(中央处理器)架构是芯片产业链的龙头,它不仅决定了CPU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整个芯片产业,尤其是对设计人才培养、设计工具、芯片IP库、应用生态等环节有重大影响。目前,中国市场上已经发展出了多家国产CPU,但是其CPU架构都是美国公司的产权,存在着受“出口管制”之类制约的风险。近年来,开源RISC-V精简指令集CPU架构为我们主流芯片发展提供了机遇。倪光南提出,希望我国科教产各方与世界同行一道,拥抱RISC-V开源芯片新潮流,充分利用开源模式,协同世界开发者共同为快速发展我国芯片产业,为构建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张平院士作题为《5G赋能智慧教育》的专题报告。他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5G是我国数字化的网络基础设施的一个基础,5G+AI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化教育的创新和应用孵化,为我国培养一批心系国家、坚定自主创新、科技报国的信息化创新人才。张平院士还呼吁,依托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打造包含物联网、智能网、感知网、泛在化的智慧教育等的信息生态体系。

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有关负责同志,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青年科学家,龙芯中科、中科寒武纪、本源量子、鲲游光电等高科技企业技术专家,先后作了20余场学术报告,阐述了相关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本届论坛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承办,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协办。本届论坛的举办得到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等单位的3800余名代表参会。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