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1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下简称中国职教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为主的形式隆重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孙尧,中国职教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中国科学院潘建伟院士、王恩哥院士、汤涛院士、赵宇亮院士、黄维院士、薛其坤院士、王焰新院士,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陈杰院士、张平院士、王复明院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等领导专家,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部分省教育厅、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电子学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360公司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
中国职教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性”。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建议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落实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就扎实推进中国职业教育新型智库建设,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深入探讨。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各类院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1万多名代表线上参会。
职业教育要提升适应性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代教育部副部长孙尧致辞,他指出,202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亮点纷呈,通过切实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牢固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推动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希望中国职教学会在新的一年里,从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高度,坚定中国职业教育新型智库的发展定位,推动职业教育积极服务“十四五”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助力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落实。
鲁昕会长作《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职业教育所处的6个历史方位,回顾总结了2020年中国职教学会十个方面工作、十大学术成果,阐述了职业教育如何提升适应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鲁昕会长指出,职业教育在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体系、促进畅通大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要明确五大国家定位:职业教育纳入宏观经济政策、职业教育成为结构调整举措、职教质量定位提高适应能力、职业教育作为科技转化力量、职业教育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鲁昕会长通过解读“十四五”规划建议的两阶段目标和15个方面60条战略任务,提出了“职业教育适应什么”100个方面,涵盖了科技创新7个方面,产业发展25个方面,循环发展7个方面,深化改革7个方面,乡村振兴6个方面,文化建设8个方面,绿色发展7个方面,对外开放3个方面,社会建设17个方面,并提出了提高政治站位、对接国家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等“职业教育怎么适应”30个方面。会上,鲁昕会长发布了50个2021年新型智库课题,包括职业教育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职业教育党建工作、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并提出中国职教学会2021年十个方面主要工作。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发言中表示,2020年,是职成司和中国职教学会深化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开创之年。中国职教学会在实训教学条件标准研制、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等方面,很好地发挥了新型智库作用。回顾2020年,职业技术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了七大战果:巩固了类型定位、完成了顶层设计、优化了空间布局、扩大了招生规模、提高了培养质量、破解了关键问题、增加了教育投入。希望中国职教学会在鲁昕会长的带领下,继续发挥新型智库作用,聚焦关键问题、破解改革难题,积极建言献策,形成理论研究、政策指导和实践发展良性互动局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在发言中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实现生产力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产业链条的高水平搭配;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把创新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的核心位置;基础是扩大内需,要建立起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核心是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高水平普及程度,加快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重点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教育必须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李景升结合当前职业院校在思政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对职业院校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让职业院校成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强阵地和模范基地。二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到实处。三是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把思政工作的时效落到实处。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宋磊在发言中表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性,要打造一支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工匠之师”,聚焦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启动新一周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动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产业导师库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量子计算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潘建伟在题为《量子计算的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中表示,量子信息科技已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加强量子科技发展的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包括量子信息科技在内的先进技术领域亟需各种各样的优秀工程师,把各种各样的元器件做得更好。所以,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的整体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汤涛认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互联网教育走向智慧教育。未来,要推动实现数字化教学向智慧教学转型。规划建设集智慧教学、资产管理、环境智慧调节等一体化的智能化教学环境,运用智慧技术,支持智能化教与学,做到深入互动、实施记录、开放资源和针对性教学,推动智慧教育助力教育均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高水平大学在引领职业教育发展中大有可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从新技术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高水平大学的责任与使命的角度进行了分享。他认为,技术变革驱动产业发展和劳动力需求变化;技术变革引发学习乃至教育方式的变化;在新阶段引领职业教育发展中,高水平大学大有可为,职业教育需要更科学的方法和更系统的设计主动应对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挑战。
纳米科技:职业教育的新机遇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结合纳米科技的起源、定义和发展现状,重点介绍纳米科技在不同领域的运用、纳米产业发展前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赵宇亮表示,纳米技术是推动学科交叉,支撑重大应用的底层技术。我国纳米科技与产业应用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纳米技术在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希望职业教育在推动纳米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紧跟颠覆性技术发展步伐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黄维围绕颠覆性创新定义国家未来、我国柔性电子产业发展、颠覆性技术与职业技能人才需求三方面进行阐述。黄维认为,颠覆性科技创新是我国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颠覆性技术引领未来智能化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要紧跟颠覆性技术发展步伐,建立颠覆性技术产业人才联盟,加强协同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及协同效应。
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现代教育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在题为《信息技术使能现代教育》的主旨报告中表示,新基建是一个伟大工程,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与实体企业的结合,将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包括教育方式。他展示了国际国内大数据和5G技术在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以及远程虚拟教学方面的丰富场景和应用案例。张平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推进了教育现代化,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涵养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指出,杰出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工匠精神不但体现在职业教育及专业技术教育方面,在大国重器的打造过程中,在科学重大发现与突破中也极其重要。薛其坤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为例,说明在艰难的科学探索中,锻炼了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他认为,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将每一个步骤都做到极致,这就是坚强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打造国际一流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王复明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工程医院”平台建设进展及实践育人共享平台探索三个方面谈了他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王复明表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就业矛盾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受到高度重视,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他提出构建“场网一体”“科教融合”,实践育人共享平台的探索,打造国际一流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基地。
以高质量的教育应变局、破困局、开新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这是支撑教育深层次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从需求结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职继联合、前沿竞合等五个方面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要以高质量的教育应变局、破困局、开新局,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回应发展需要、人民需要、竞争需要,推动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适应产业、服务行业、引领业态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适配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必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适配性。王一鸣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数字技术人才的需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的需求,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融合对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职业教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新格局、新期待
2020年课题立项及说课报告发布
会上,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发布了2020年中国职教学会课题立项情况报告,回顾中国职教学会四届说课活动的历程、内容和成果。刘建同介绍,数字化说课活动是中国职教学会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重要工作载体。自2019年7月至今,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新基建等领域,连续举办四届“说‘专业群·专业·课程’研讨会”,核心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推动专业链(群)对接高端制造业、对接先进制造业集群,共有来自全国400余所院校的4800余名教师参与,直接推动25个专业群、60余个专业、70余门课程的数字化转型,以新技术数字化场景“倒逼”教学改革,将新技术精准落在专业改造和课堂教学上。
中国职教学会坚持学术立会,紧扣建设新时代智库型学会定位,发挥前沿课题牵引作用。2020年,发布62个课题选题,涵盖社会关注、教育关注、学校教师关注和国际比较等四个方面,共收到2055份申报材料,评审立项课题212项。聚焦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的改革创新。
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史薇主持了中国职业教育大讲堂和“云说课”发布仪式、中国职教学会与相关单位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中国职业教育大讲堂、“云说课”发布仪式
2021年,中国职教学会将举办“中国职业教育大讲堂”,以“院士+职教专家”跨界组合的模式,每月1期,纵论行业亮点,关注新技术发展趋势,引领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为战线搭建高端学习交流平台。
面对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新职业、新岗位、新需求不断涌现,回应职教战线呼声,中国职教学会将线下“说课”活动向线上延伸。2021年,将倾力打造线上“云说课”活动,围绕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新基建等新技术领域,以助力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深化。
云签约仪式
会上,中国职教学会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南京研究院、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永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9家科研院所、高校头部企业、政府部门,举行了云签约仪式。聚焦解决高端装备、新材料、种源三个“卡脖子”问题,围绕现代种业和智慧农业、智能制造与现代制造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深化产教科城融合,助力职业教育紧密对接前沿科技,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汇聚前沿力量。
2020年学术年会设置四个分论坛,围绕“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新格局 新职业”、“教育科技强国:高质量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复兴全局: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担当”等四个主题分别展开研讨,共有60余位专家学者做了不同领域的精彩报告,展示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取得的新进展和面向新阶段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