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观察 > 正文

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跨区域汇集科教资源,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作者:王旭波 惠敬文   来源: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   发布日期:2023-06-27


摘要:西安轨道交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紧扣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教育强国战略需求,发挥轨道交通自动化控制龙头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牵动作用,搭建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装备和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应用协同创新平台,不断完善运行体制机制,着力打造跨区域的轨道交通运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双主体牵动、多平台支撑、全要素参与”的共同体运行机制,为轨道交通行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社会和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产教融合共同体;交通强国战略;协同创新平台

一、实施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职业教育要立足“三服务”、统筹“三协同”、推进“三融合”,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提升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有效引导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轨道交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在国家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西安轨道交通职教集团基础上,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机制、队伍、平台、项目等为重点,不断完善共同体决策运行、信息对接和共建共享机制,有效整合政行企校研多方资源,汇聚优质行业产教资源,由北京和利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时代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铁路设计院等核心成员单位联合组建,重点在高速铁路车站列车控制装备、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列车控制系统设计及制造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在轨道交通自动化、智能高铁、智慧城轨、地铁全自动运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技术成果,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轨道交通行业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机构,构建共同体成员深度融合机制

1.建立共同体决策议事制度

共同体实行理事会制度,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明晰各主体的责权利和产权界定。由示范性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共同体秘书长单位,负责共同体各成员单位的组织协调和联络,实行共同体联席会议制度,对重大项目进行集体决策。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群建设委员会以及各专业建设委员会,为共同体开展项目建设等提供决策指导。根据各级各类平台和项目载体组建项目团队,实现项目有效联动运行,建立完善了共同体成员参与的科学决策、协调运行、信息对接和共建共享等机制,健全完善共同体的技术、平台、人员、资源等要素深度融合机制,校企共同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建立信息对接机制

定期召开校企对接会,了解需求,共商共建项目,围绕学校、专业群、课程等各层面建设需求和企业发布信息进行研判,在实施运行过程中,建立了“四级对接”机制,即:“学校对接集团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学院领导定期走访集团公司,聘请集团公司管理人员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客座教授和咨询委员会专家;二级院部对接站段,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站段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专业群委员会专家、产业导师和兼职教师;教研室对接车间,教师对接工程技术人员,开展课程开发、项目建设,推进教师与技术人员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学校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

3.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定期组织开展专题会议研讨、技术讲座、调研交流等,了解轨道交通行业新技术发展趋势及企业实际需求,校企人员共同开展职业岗位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型化教材等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校企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用于学校专业教学、企业职工培训、学历继续教育等。学校作为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集聚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多方要素,联合轨道交通行业大型企业开展项目研究,共建轨道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组建项目研发团队,在智慧轨道、智慧车站、智能轨道信号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控制系统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校企共同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2+1” 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

(二)共建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助推行业转型升级

1.共建一批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共同体内职业院校紧扣轨道交通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和龙头企业合作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和轨道交通未来产业研究院,设立协同创新基地、大师工作室和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工作站,策划协同创新项目,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开展轨道交通前沿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由龙头企业北京和利时集团有限公司和西铁职院联合成立了和利时产业学院,校企共建了轨道交通类综合实训中心,建立了高铁信号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校企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数字化资源等。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等,组织教师岗位实践锻炼。

2.共建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和行业内龙头企业校企共建共享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双师型” 教师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 校企合作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组建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三教”改革,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扩大优质资源共享。目前,订单培养人数已达在校生的70%以上, 有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国家“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近两年,我们承担国培师资项目已达到460余人次。

3.打造社会服务平台

联合体共建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以专业群为基础设立6个轨道交通协同创新基地,依托良好的技术创新优势和产品质量,共同体成员单位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校企合作等,近年来开发的国铁列控中心实训平台已应用于多家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为高铁信号人才培养事业持续做出贡献。利用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共同体成员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开发的面向智慧地铁的全自动运行2.0解决方案等一批新技术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全自动运行系统的专业教师,并在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共同开展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紧扣西安地铁全自动运行发展趋势,共同体成员共同开发了88个地铁全自动运营场景、3个行业标准、8套全自动运行教学与培训教材,有力支撑了西安地铁16号线的顺利开通。近两年,校企联合完成技术研发300余项,承接横向课题、社会培训合同总额4700余万元,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2.4亿元。

(三)创新国际合作机制,打造国际合作品牌

1.打造国际合作品牌,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服务“一带一路”轨道交通企业海外项目,紧跟中国高铁“走出去” 企业,与中国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为肯尼亚蒙内铁路运营公司培养本土学员200余名。先后与中国中车、中国中铁等在泰国、老挝等设立海外培训机构,达成合作协议,首批泰国来华留学生已经毕业。与蒙古国合作开展“中文+”项目,为当地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岗位人才。做优做强中俄国际合作办学品牌,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实施“2+2”人才培养,规模达到2000名。每年有100名学生赴俄罗斯升入本科段学习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业。

2.紧扣国家战略,输出中国标准

通过平台创新、模式创新、资源融合创新和服务领域创新, 配套开发了生产企业海外生产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标准;11个成员加入“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等国际交流组织,与沿线8个国家开展职教合作,多年来开展中俄、中英、中泰等职业教育交流等项目运营技术输出,将“中国标准”输出海外。为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合作开发了4套岗位标准。

三、特色与创新

1.创新共同体运行机制

共同体成员坚持“平等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设立了理事会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共建了决策层、运行层、产权层面的投入机制和共享机制,建立全方位的决策运行、信息对接和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共同体实体化运行,依托各种项目载体,明晰各主体责权利,保障共同体正常运行。

2.搭建共同体创新平台

共同体内行业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等实践锻炼平台,为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实践锻炼和成果转化等提供了实践机会,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培养出更多“双师型”教师,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保障。同时根据项目类别组建共同体技术研发团队,发挥团队成员各自技术和专业优势,协同分工完成合作项目,为轨道交通企业高效、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3.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模式

共同体内成员依托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先进技术优势,打造了中俄轨道交通学院国际合作办学品牌,与西安地铁波哥大地铁项目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中非、中亚、蒙古国等国家签订了了轨道交通合作办学协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和地铁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等提供了新动能。

四、实施效果与推广价值

(一)实施效果

共同体内上下游企业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共同体内各成员间紧密依存、利益共享的融合发展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轨道交通产业体系,促进交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多年来累计为轨道交通行业输送了近1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覆盖了铁路和城市轨道全产业链,有力推动“四链融合”,实现轨道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推广价值

共同体成员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轨道交通“走出去”企业间、企业与高校间深度合作、输出中国铁路标准,积极与中亚五国、南非进行深度沟通交流。在助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贡献了“西安力量”,其做法在全国产教融合大会上进行了交流,被新华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