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观察 > 正文

天津渤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深化产教融合稳步推进“四力”提升建设全国示范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来源:天津渤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   发布日期:2023-06-02


摘要:渤海化工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建立“行业主导、院校牵头、企业融入”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不断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依托产业学院等机制抓手,实现政、行、企、校、研“五方携手”,推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相互联动、协同育人,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运作向纵深发展。

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建设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 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不断努力提升办学实力、服务动力、行业智力、社会活力,积极助力天津经济蓬勃发展。

关键词:痛点;需求;协同联动;四通道;双循环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渤海化工产教融合共同体植根于天津职业教育、化工行业“两块沃土”,立足自身优势,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全面增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办学的活力和服务能力,在助力天津构建“1+3+4”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蓬勃发展宏伟蓝图的进程中不断贡献自身力量。

(一) 找痛点 着力解决“浅”“冷”“远”三个问题

1.痛点“浅”:即教育和产业互动不够、融合不深

对策: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着重从机制上解决的问题。结合天津构建“1+3+4” 的现代产业体系,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规划之中。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加快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

2.痛点“冷”:即企业对产教融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对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和人才培养,扩大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渠道,兼顾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降低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制度性门槛,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协同创新解决企业实际生产运营中的技术“瓶颈”,为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的创新平台。

3.痛点“远”:即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

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和人才质量,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订单班等形式,依托制度保障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见实操、得实绩、收实效。

(二)明需求 积极做好“短”“中”“长”三类服务

从产教深度融合能给行业企业带来收益的时间维度分析,我们将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并分别针对行业企业对不同维度收益的现实预期做好职教集团的相关服务工作:

短期收益:为企业提供科技攻关、技术瓶颈解决方案、科技咨询服务等;

中期收益: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员工培训与继续教育师资、双方以科技“特派员”等形式互派人员进行项目合作等;

长期收益:将行业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稳定来源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搭桥梁 切实推动“生”“企”“校”三方受益

产教深度融合促进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的衔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 更加清晰,学生得以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技术水平及企业的用人需求,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使得教 育与产业的交互更加频繁,使得产业的需求得以及时反映到教育中来, 通过学生的实践,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改革与产业 发展相互促进,达到最佳的双赢效果。产教深度融合在学生学习、职业 发展、教育与产业融合以及学校服务等多个方面都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 能够提高职业院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推动国家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主要做法

根据国家和石油与化工行业发展规划,围绕天津构建“1+3+4”现代产业体系目标任务,我们不断明确发展定位、创新机制体制、提升服务能力,积极为企业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发挥优势,引导合力,积极打造“四通道双循环”的人才培 养体系

1.推动教育、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四通道(即中高本留)” 的人才培养体系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促进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留学生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构建了教育层次衔接,培养规模协调,岗前培训和在岗教育统筹规划的现代职教体系。率先在天津市启动了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计划;与理工大学、渤化集团共同举办了化工本科班;还从泰国招收留学生,与泰国VEC联合培养两国认证的熟悉中国技术的海外本土化技能人才,加大了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2.畅通行业、企业人才交流,强化了“双循环”的师资队伍建设

循环一:企业为学校提供丰富的兼职教师和主持校内大师工作室工作的能工巧匠人力资源,专职教师通过企业挂职实践,搭建兼职教师讲师化、专职教师工程师化的师资培育平台。

循环二:借助渤化集团转型调整、企业升级改造契机,引进天津化工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能工巧匠充实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一线中。他们参与谋划学院发展和专业规划,为学校带来饱含着企业特色的新文化、积淀了先进经验的新理念。

3.深化区域、领域协作互通,形成了“内涵化”的人才培养合力

在渤海化工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不断努力下,更加注重区域合作交流, 合作范围逐步扩大,成员单位不断增加,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牵头 成立了京津冀石油化工行业职教合作联盟,进一步扩大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规模,丰富了产教融合的实际内涵。牵头组建了天津市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为天津市石化行业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研究、咨询、培训、指导和服务。

(二)拓展思路,整合资源,建设形成“一基地六中心”的均衡发 展格局

渤海化工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现有硬件条件,不断拓展思路、规范布局,以百年化工文化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依托“渤海职院”这一育人“基地”打造了具有较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培训鉴定、科技研发、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和生产服务六大实训中心。

1.围绕生产型实训建设实训基地,实现与先进生产技术的对接

根据现代企业生产情况、资源、场地等量身定制工业OTS仿真系统, 半实物仿真工厂和3D虚拟仿真基地。对真实工厂进行全方位扫描,按照1:1的比例定制开发,实现“身临其境”培训效果。

2.围绕人才培养完善实训基地,实现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对接

重点打造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体验区和实训学习区。以化工安全、环境保护控制、化工通用技能技术实训为重点,加深工程实践训练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结合程度,建设化工安全生产控制工程实践创新基础技能实训平台。

3.围绕技能大赛调整实训基地,实现与高端赛事标准的对接

按照“国赛对接世赛”的标准,打造世界级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平台。加强技能大赛国际化环境建设,把大赛场所建设成为教学成果的展示中 心、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的体验中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 中心。

4.围绕教学培训提升实训教学水平,实现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对接

建成以VBSE为标志的经济管理技术实训中心,以药物GMP车间、化工机械维修中心、化工安全生产控制中心、污水处理车间、橡胶生产实训车间等为依托开发沉浸式教学仿真系统,可进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及培训。

5.围绕科研开发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与企业生产一线的对接

以实训基地为企业科研服务为目标,以强化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和岗 位专业能力训练为重点,建设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中心,打造科研 服务平台,建设高分子共混合金(新材料)生产试验、实训、科研中心。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多方共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实训基地打造成 为高水平的工艺与产品开发中心。

6.围绕远程教育建设综合实训平台,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对接

建成集真实生产、虚拟生产和计算机仿真生产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训平台,实训基地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化。建设多功能立体综合实训平台系统,承担起“本地+远程+网络”三位一体的实训资源综合管理利用职能,实现实训室开放性、共享性,为顶岗实习、企业培训、电大教育和国际交流等远程教育服务。

(三)做强自身,共享成果,不断擦亮“强起来走出去”的职业教 育品牌

渤海化工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建成于2016年的全球首家“鲁班工坊” 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把先进的经验 和技术与东盟国家师生分享,切实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借助鲁班工 坊平台,推动成立了中泰职业教育研究中心、“EPIP”教学研究中心、EPIP国际教育联盟和“729创意文化体验中心”,推动了中外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发展,植根天津职教、化工沃土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三、特色与创新

()发挥内部协调优势,校企合作培优才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天津理工大学、渤化集团公司所属骨干企业开设“3+1”应用技术技能本科,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紧扣培养目标、紧盯就业导向、紧贴生产实际,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习实践,着力为企业培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

()发挥行业文化优势,校企合作育新人

积极将渤化集团积淀百年的化工企业文化这种化工行业文化引入校园,用百年化工文化的软实力教育和影响师生,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推进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和石化企业安全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实训,将热爱化工和“责任关怀”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打造化工职教文化品牌。

()发挥国际品牌优势,校企合作结硕果

积极鼓励职业教国际间合作,依托境外首家“鲁班工坊”、国际影响力50强院校等品牌优势,发挥在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成为“鲁班工坊”输出设备的标准配置,该企成为了泰国大城府新能源汽车改造官方指定商。

四、实施效果与推广价值

() 应用效果

1.校企联合办学方面:与天津科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订单班”,通过校企双方共建的科迈培训中心师资, 共同培育化工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实质推进了“双循环”育人,依托深厚的行业背景,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内企业共建现代学徒制特色二级学院,提升“双栖制”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积极选聘和调用渤化集团所属大中型企业的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任教,总人数近300名。

3.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校企共建面向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真实生产环境的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专业实训教材、订单培养、岗位实习和创新创业等工作。现已招收160名学生实习,43名学生就业,进行学生校外认识性实训60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员工505人次。20201月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获批为天津市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

4.国际合作成果方面:累计培养本土学历生1343人、交流培训生11883余人次,其中16人次荣获所在国技能大赛奖牌。招收国际专业留 学生310人,就业率达100%,其中,33人就业于玲珑轮胎、森麒麟轮胎、泰国里高、恰恰食品等9家优质驻泰中资企业。

(二) 推广价值

“发展制造业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产业工人, 这与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相一致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 强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受到制造业企业的青睐。”“生产的提升,需要高端技术技能员工。所以我们(指汉沽盐场)与天津渤海 职业技术学院共享共建了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和见习基地……近3年,  汉沽盐场招收高职院校的见习生59人,留用率达到95%以上。”——这篇见于202286日《光明日报》的报道,足可证明渤海化工产教融合 共同体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工作特色,既可被其他行业产教融合 共同体借鉴复制,也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协同创新、产教融合” 要求高度契合。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