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揭牌仪式在鲁班工坊展区顺利举行。该中心由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联合印度尼西亚鲁班工坊(雅加达穆罕默德迪亚大学)、印度尼西亚鲁班工坊(东爪哇省波诺罗戈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和天津市教育科学院(天津市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及中方企业共同发起成立。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倪永宏告诉记者:“中心发起单位之间的合作内容涵盖科学研究、教师培训与交流、学生交流与联合培养,以及专业咨询与技术服务等,旨在进一步发挥印尼‘一国两坊’的独特优势,培养更多印尼本土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印尼海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义表示:“中心成立后,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了。”
作为全国鲁班工坊运营项目立项院校,近年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凝聚政校企各方力量,持续深化人才共育、师资共建、文化共促,赋能“走出去”企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共育,推动“走出去”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感谢母校给了我人生出彩的机会!”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友李立山来自印尼的一个普通家庭,2018年毕业后进入“走出去”中资企业印尼海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工作,目前已升任部门主管,他的家庭也因此有了更美好的生活。
目前,扬州工职院已经为印尼海螺等“走出去”企业培养了500余名“语言通、技能强、文化融”的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的薪资水平超出当地月平均工资2倍以上。
这些学生之所以在人才市场如此“抢手”,关键在于鲁班工坊创新打造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扬州工职院在雅加达穆罕默德迪亚大学与印尼海螺公司联合成立了“印尼鲁班工坊实验实训中心”,依托校企共建平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学校还携手印尼海螺、中国石化等“走出去”企业,共同商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习标准、毕业标准,打通了国际学生在“走出去”中资企业的就业通道。
未来,扬州工职院将依托鲁班工坊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适应中印尼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师资共建,提升“走出去”企业“造血”功能
“鲁班工坊的培训很有针对性、非常实用,让我们提高了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穆罕默德迪亚大学的老师班邦·瑟迪亚万通过参加鲁班工坊师资培训,在印尼西爪哇省过程控制机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扬州工职院与印尼教育部、印尼海螺公司等联合成立“印尼鲁班工坊师资培训中心”,常态化开展项目运营管理、课程开发、标准共建等专题化培训,切实提升了印尼本土师资团队的标准化教育教学能力。今年,该校化学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分别举办了分析检验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的专题培训。印尼本土教师还结合培训所学,与中方教师共同开发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10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在线课程等教学资源。
近年来,校政企联合开展的师资培养计划正在印尼区域形成更大的辐射效应,线上和线下定向培训师资1500余人次,为“走出去”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化共促,激励“走出去”企业永葆生命力
依托鲁班工坊搭建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桥梁,有助于为“走出去”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扬州工职院依托联合“走出去”企业打造了“一届扬工人,一世丝路情”人文交流品牌,与印尼政府、行业、学校人文交流超过70次,厚植了“扬州工”文化海外交流的土壤。
雅万高速铁路是中国与印尼合作共建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既为印尼经济发展带来加速度,也成为两国民心交流的桥梁纽带。该校2019届印度尼西亚籍毕业生邓丽丽是雅万高铁客运段的一名翻译,当初正是由于对中国文化的精通,让她从一众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她说:“我会做好中国和印尼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尼雅万高铁项目相关负责人夸赞道:“具备‘扬州工’文化特质的人才与我们的用人需求高度匹配。”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洪表示:“学校将始终秉持鲁班工坊的初心,不断探索长效运行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更好地服务国际产业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