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资讯 > 正文

为何德国60%青少年选择职业教育

作者:贺艳芳   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布日期:2024-05-08


当前,我国青年选择从事技能工作的意愿较低,大部分青年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普通教育通道。笔者观察到,德国青年选择从事技能工作的意愿较高,在普职分流过程中选择职业教育通道的青年约占60%。究其原因,制度对德国青年的技能投资意愿有重要影响。下面,笔者将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对德国青年的技能投资意愿进行分析。

制度包括为社会生活提供稳定性和意义的规制性、规范性和认知性要素。规制性要素包括规则设定、监督和奖罚,用以制约、规制并调节行动者的行为。规范性要素指社会生活制度中的说明性、评价性和义务性维度所形成的价值观和规范。认知性要素是关于社会实在性质的共同理解。

规制、规范和认知性要素作为基础性要素构成了制度的结构,对德国青年技能投资意愿而言,在强调制度对技能投资行为的控制和制约作用的同时,也要强调对德国青年及其意愿形成的支持作用。

规制性要素在技能投资意愿形成中的表现

规制性要素在德国青年技能投资意愿形成中承担着保护和监督的强制功能。国家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利用法律手段规制、制约和调节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劳资关系。在德国,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扮演“工人保护者”的角色,在协同合作的劳资关系中将劳动者个体视为弱势方进行保护,对企业进行约束。德国完善的技能劳动者保护体系,除了其严格性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其最大的特色是确保了工人与雇主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及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作为规制性要素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保证了技能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平等地位,以及青年人专用性技能投资的可能性。

就业保护立法调节就业关系的稳定性。就业保护指制度化的就业保障,就业保护程度越高,技能工人被解雇的可能性越低。《德国联邦就业保护法》为员工稳定就业提供制度化保障,而稳定就业所提供的经济保障也是德国人确保长期生计费用和为未来制订计划的唯一途径。相对于雇主承诺的不可靠性,以法律形式存在的就业保护具有充分的可信性,保证员工相对而言被解雇的可能性较低,从而为德国青年投资专用性技能提供了支持。

失业保护立法调节技能工资水平的不确定性。失业保障制度的失业保护能降低技能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工资水平的不确定性,从而形成对专用性技能投资意愿的保护机制。德国的保障制度体系为技能工人承受失业、疾病等就业相关的风险提供了支持,确保技能劳动者在相对无忧的条件下学习和投资行业或企业专用性技能。而且除了就业时所享受的福利之外,对于失业的技能工人而言,依法获得的失业金能继续保障其基本的生活资金需求,显示出较高的失业保护功能,从而增强了技能工作的稳定性。

工资保护立法调节市场经济环境引起的技能工资波动。工资保护是通过集体谈判协议等方式保护技能工作者的工资水平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以保证技能劳动者生活水平的稳定。德国的法定最低工资制度以及行业集体工资协议制度从薪酬方面出发保护技能劳动者的稳定收入和体面生活,从而保护了青年人的技能投资意愿。

规范性要素在技能投资意愿形成中的表现

规范性要素从价值观层面和实践层面规定事情应该如何完成而形成的规范系统。在价值观层面,德国拥有平等、有序、实用的职业文化,鼓励青年人通过学习技能获得一技之长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在实践层面则通过技能资格证书制度保证青年人具备专业能力,并获得相应的薪酬以保证体面生活及社会认可。

德国职业文化引导青年人通过技能工作实现个体价值,职业以及职业技能投资成为个体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德国青年选择进入职业教育培训学习技能的重要原因是技能投资为他们提供了实现预期职业目标和职业价值的机会。在德国,人们普遍看重和认可技能工作的价值,青年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成长,进入职业教育学习技能成为自然而然的主动选择。

德国技能资格证书制度不仅保障青年人的技能投资获得认可,也保障了企业和社会的技能需求。技能劳动者获得技能资格证书并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体面生活,这是技能工作带来的职业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同时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对技能工作的尊重和认可。而且具备高含金量的技能资格证书制度还提供了就业的相对灵活性和可能性,降低了青年人专用性技能投资的风险。

认知性要素在技能投资意愿形成中的表现

认知性要素是在规制性和规范性要素的基础上,行为者对行为的主观理解所形成的共同框架。与规制性要素和规范要素的外部性相比,认知性要素强调个体的认识、理解和内化。要理解德国青年技能投资行为,需要在考虑客观条件的同时,深刻理解青年对技能工作本身及技能学习价值的主观认同。技能工作的专业性及挑战性不仅使德国制造具有竞争力,也更加吸引青年人的投资愿望。被全球广泛认可的德国职业教育保证了高质量的技能学习过程,也打通了青年的就业通道。随着德国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及横向融通,青年人的技能投资前景愈发多样化。

德国技能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要求以及德国制造的产品竞争力,都决定了技能工作的专业性和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从事技能工作意味着高度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充满挑战性和无限创新的可能性。而学习技能、投资技能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持续不断的探索与进步,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各方面的持续提升,这种认知逐渐转化成他们技能投资意愿的动力来源。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为青年人打通了技能学习与就业的通道,使他们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要求中学习技能,以最大限度满足工作世界的需求,并通过工作中的技能学习获得自身的价值认同与发展。当技能学习和就业融为一体时,青年人的技能投资回报的稳定性也随之增强。

德国青年技能投资拥有贯通且比学历教育更加多样化的上升路径,既可以选择与进入普通教育轨道的青年同样的高等学历教育路径,也可以选择职业路径通道,成为深耕于本职业或本行业内的技术能手或技能专家。职业路径的贯通与学历体系的价值等同,为技能投资提供了更丰富的出路和更多元化的选择,使得技能学习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促进了青年人的技能投资意愿。

借鉴与启发

规制性要素通过建立稳定的规则系统保障德国青年的技能投资意愿,德国青年技能投资意愿的规制性要素包括劳资关系的平等程度、工作保护程度、就业保护程度、失业保护程度和工资保护程度。德国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了劳资双方的平等关系、限制企业的权利并保障技能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及福利,通过就业保护、失业保护及工资保护制度形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青年人从事技能工作奠定了制度性基础,使他们在投资专用性技能时没有后顾之忧。这符合德国社会性市场经济秩序的特性,既承认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又将社会保障制度和人民福祉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依赖高技术技能工人的企业对社会保障制度更感兴趣。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较高,那么企业的雇佣及解雇的灵活性就比较低,虽然限制了企业对新兴商业机会的灵敏响应,但是却有利于企业挖掘深层次技能,使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升级,更有可能实现高端制造。而且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需要企业做好长远规划和长期投资的准备,因此企业选择的发展模式和产品市场战略是其人力资源战略的基础,而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则影响着技能社会的建设成效。

制度的规范性要素在价值观和实践层面激励德国青年的技能投资意愿,德国青年技能投资意愿的规范性要素包括职业价值观、技能资格证书含金量和薪酬回报程度。相比制度的规制性要素所提供的基本保障,规范性要素更能发挥对青年技能投资意愿的激励作用。德国职业文化中履行“天职”的职业价值观赋予技能工作和其他工作平等的地位,人们通过承担职业职责完成职业使命,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德国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而且,德国技能资格证书的高含金量不仅保证了青年人技能投资的可靠性和可回报性,也为技能工作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拥有技能资格证书的青年被认为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也因此能够获得相应的薪酬及体面生活。

制度的认知性要素通过德国青年对技能工作的理解而转化为内生性意愿,德国青年技能投资意愿的认知性要素包括技能工作专业化水平、技能学习过程质量水平、发展路径多样化水平。德国青年作为技能投资的行动者,他们自身对技能工作及技能投资的理解才是其意愿形成的根本。德国制造的高质量优势离不开专业且富有挑战性的技能工作,这样的工作吸引青年人愿意在职业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而且德国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优质的技能学习过程,青年人能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学有所得,也能够通过职业路径实现专业成长和突破,获得与学历教育具有同等价值的职业资格,这些内化于心的认知才是德国青年技能投资意愿的内生性动力。

如何增强青年人的技能投资意愿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社会建设的重要议题。从德国经验来看,国家在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层面可以为技能投资意愿提供基础性保障。例如,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作用,完善劳动就业的相关政策及法律体系建设。在保障技能劳动者获得有竞争力的工资的基础上,以法律形式维护和提高就业保护、失业保护及工资保护的能力,解决技能投资的后顾之忧,以增强青年技能投资的信心。同时,以法律形式维护劳动力市场公平,增强对技能劳动者的社会保护能力,使技能工作享有与其他工作同等的各项权益和平等地位,以激励青年技能投资和积累的决心。

另外,在国家制度性基础提供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切实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以及与市场需求的相关性,使进入职业教育的青年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使职业教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系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本文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年第4期文章《他们为什么愿意从事技能工作》〕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