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词在今年近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了39次。5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透露出的信号是,就业优先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宏观调控的着眼点。
据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介绍,截至目前,政府各部门已经出台了90项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企业的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正常水平。1-4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已经有354万人。
这离完成今年的就业目标还差546万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的新增就业目标是900万人以上。就业压力仍旧巨大,就业优先政策如何落地?政府给出的方案是:一方面需要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同时,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保就业 先保企业
“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其中,庞大的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主力军”。受全球疫情冲击,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也受到了牵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月为5.9%,4月为6.0%。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已成当务之急。
面对企业成本高企问题,减税降费再“加码”。今年,将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同时,工商业电价降低5%的政策将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以政策支持。针对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加强金融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加快融资速度。此外,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也将被放宽,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
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实实在在获得了好处。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昊邦医药集团董事长李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在疫情冲击下,集团旗下不少企业面临挑战。“好在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情况才慢慢好转。在减免增值税、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下,我们顺利复工复产,原来1500多名员工全部返回岗位,而且又增加了近100个新岗位。”
推动传统消费和新兴消费比翼齐飞
保住了上亿的市场主体,是让企业“活下来”;然而,只有让企业“活得好”,就业才能“稳得住”,这就需要发挥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了。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得出去,有了收入,人们实现就业,“钱袋子”鼓了,才能继续消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消费已连续6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应对疫情冲击,消费更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成为全国两会上的焦点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庞大、层次最丰富的消费市场,疫情之下,内需市场仍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消费对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以消费券为例,截至5月初,全国已有170多个地市累计发放190多亿元消费券,部分地区消费券发挥了乘数效应。其中,杭州通过发放消费券,11天撬动超22亿元消费。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消费也正在逐步恢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4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收窄了8.3%,这也说明我国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我们要顺势而为,加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促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宁吉喆表示,要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在疫情期间,以为数字消费、网络消费、信息消费为主的新型消费表现抢眼。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4.1%,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这显示了新型消费的力量。
此外,“小店经济”是一个城市总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承载着城市经济活动的动力,在为人民提供便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宁吉喆说,将推动城乡商业网点建设,优化商业零售业企业规划布局,“发展小店经济、夜经济,都大有可为”。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财富之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表示,发改委会努力把就业工作做好,“让老百姓端稳自己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