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关系着千家万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引发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作为人口大国和发展中的大国,我国面临着很现实的就业总量压力。同时,人民群众对就业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领域又面临招不到人的烦恼,结构性就业矛盾不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目前,各方面正在朝着这个方向积极努力。
【缺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线员工和部分专业技术人员】
缺工,在就业市场意味相应岗位的劳动者需求大于供给。
从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看,其中有39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如车工、焊工、缝纫工、汽车生产线操作工,有37个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如营销员、餐厅服务员、保洁员、快递员、保安员、商品营业员、家政服务员,有19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
图片2022年5月10日,在济南一家餐饮店内,服务员为顾客上菜。新华社记者朱峥 摄
与二季度相比,部分制造业岗位缺工状况持续,技术工种岗位缺工较为突出。
“根据我们多年服务求职者和企业的体会,排行中大部分缺工岗位都没变,这些岗位招人一直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外出的流动性减少,部分岗位的从业者不足也就更加明显。”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公共就业服务实训指导中心主任于砚华说。
一方面,一些岗位长期缺人;但另一方面,部分大龄劳动者、高校毕业生等依然面临就业难题。
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看来,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从缺工岗位看,主要缺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低技能一线员工和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这类岗位或是收入报酬、劳动条件、劳动强度对高校毕业生不具有吸引力,或是大龄劳动者、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及能力不满足企业要求,因而出现了供求错位。
“高校毕业生不会自动填补企业一线岗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又越来越高,最终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长期并存的现象。”莫荣分析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进一步提高促进就业能力,努力满足群众在就业方面的期待。”于砚华说。
【加快产业升级,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莫荣认为,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对传统低端制造业提质升级,提供更多符合劳动者需求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缺工的服务业、制造业岗位大多收入都不高。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有些企业靠低廉劳动力盈利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于砚华告诉记者,外卖、直播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也对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产生了“虹吸效应”,分流了大量新生代农民工,部分大学生也加入其中。
图片2022年8月31日,在山东省单县园艺街道黄楼社区“暖新驿站”门口,外卖配送员休息后准备出发工作。新华社记者徐速绘 摄
“在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劳动力供给趋紧、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用机器替代流水线上的简单重复劳动是一大趋势,必须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报告明确的这些措施将大力提升岗位的供给质量。”曾湘泉表示,一方面将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提高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增强就业吸引力;另一方面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可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和更多选择。
【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专家普遍认为,不仅企业要做出调整,劳动者也要大力提升技能水平,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更加匹配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企业最缺的是智能时代的产业工人,即既懂计算机又懂操作的。但现在学校出来的大多与企业需求脱节。我们自己想招来大学生培养,但愿意留下的不多。”重庆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
“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劳动力人口总量的比例还不到30%,与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能达到70%到80%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说。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务院此前印发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
规划提出,重点加强高校毕业生和城镇青年、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脱贫人口、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等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确保“十四五”期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00万人次。
图片2022年10月28日,在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越城镇城北感恩社区附近的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易地扶贫搬迁到此的居民接受缝制服装的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他们将在此正式上岗工作。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技能人才的“钱袋子”问题,也被纳入国家宏观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专家表示,一系列举措面向缺工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同时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更高的收入,将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