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4件参赛作品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并获得“优胜杯”,这也是学校继2020年在十二届“挑战杯”国赛上摘金夺银捧得“优胜杯”后再次捧杯。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之所以能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得益于学校坚持将“崇德尚技,守正出新”的学校核心文化理念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通过采取“五化”举措,引导和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营造出人人想创新、敢创新、争创新的校园氛围,培育出一大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
顶层化设计课程体系
为“双创”培育“种子”
学校构建了通识-融合-提升“三层递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分层次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面向大一学生开设《高职学生创新方法训练》等通识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向大二学生开设专创融合类课程,发挥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的9个产业学院优势,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创新实践,2019年学校与徐工集团联合,举办了“江苏智造,由我创造”江苏省大学生万人计划学术冬令营;面向大三学生选拔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兴趣、有经验的同学组建“创业精英班”,开设《创新创业团队组建》等个性化提升类课程,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目前已开设4期,培养学员百余名。同时学校组建了一支创新创业混编师资团队,吸纳行业技能大师、企业兼职导师及专业教师参加,共同编写教材、开发课程,其中“智能制造创新创业特色教材”获得2019年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特色教材课题”立项。
科学化选题社会实践
为“双创”选拔“苗子”
学校瞄准服务区域发展、社会热点,设计社会实践活动课题;组建“专业教师+实践导师+学生骨干”团队,结合专业以“揭榜挂帅”等形式认领课题;按照“目标精准、过程精细、结果精致”的标准验收结题。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学校师生发挥专业优势,以组队或分散的形式奔赴祖国各地、服务农村一线,结合“向祖国报到-社会实践云接力”等挑战杯竞赛系列活动,开展社会调研、产品开发、智慧支教、直播带货等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参加挑战杯积蓄力量。近年来,培育出“最美我家乡,助力大沙河”、“黔东南蓝莓出山方案”等多个省市级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其中“地膜回收利用新路径”等7个团队在“挑战杯”大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项目选种育苗的沃土。
常态化开展创新活动
为“双创”搭好“台子”
学校按照“明确主题、规范届次、全员覆盖”的思路,打造“科技文化节”“双创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三大活动品牌,组织开展创业竞赛、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创新创业活动。同时,学校依托专业社团深化创新创业活动,为专业社团配备专业骨干指导教师,每个专业社团对接一项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借助社团重点活动立项,打造专业社团品牌活动,形成“一社一师一赛一品”的社团育人模式。近年来,立项“光伏小车设计大赛”等重点社团活动60余项,其中机器人协会设计的“多功能水果采摘装置”获得“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赛一等奖。这些平台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挥了积极的引导、示范及激励作用。
全程化指导竞赛项目
为“双创”架好“梯子”
赛前,提前一年谋划,广泛宣传发动,将社会实践涌现出的优秀项目纳入挑战杯项目库,组建挑战杯训练营,开展竞赛章程解读、金奖项目复盘等活动;在省赛、国赛备赛阶段,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协调各方资源、汇聚多方力量,共同解决备赛中遇到的难题;在高强度封闭集训期间,指导老师带领参赛学生做实验、跑工厂、下工地、找市场,历经多个不眠之夜,近百轮的修改材料,精心打磨、反复演练,最终在大赛的舞台上绽放出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赛后,学校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推进获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大学科技园为获奖项目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扶持师生创业,团委、学工处为获奖项目“建档立卡”,关注项目成员个人发展,持续提供跟踪指导。
立体化构建制度政策
为“双创”兜好“底子”
学校构建了“政策、资金、场地、机制”的“四维”保障体系,在政策方面,先后出台了《创新创业竞赛管理暂行办法》等一揽子优惠政策,规定教师的指导课时可抵基础工作量,同等条件下省级获奖团队指导教师可优先晋升职称、学生可优先推荐“专转本”自主招生考试及就业岗位。在资金方面,学校每年划拨300万元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并设置最高15万元的专项奖学金。在场地方面,学校建设了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体验中心,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机制方面,学校在2018年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负责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竞赛工作。学校的各项政策保障,有力地吸引了大批师生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数据和信息来源: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