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学校,设有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车辆工程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设计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和教学单位,开设53个专业。近年来,设计学院传媒党支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学校工业文化背景,探索“四创”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党建引领构建“四创”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校企共育平台
“四创”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围绕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创意、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实施进阶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深度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设计学院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院坊店”“师坊店”“学坊店”等多形态工坊项目课程教学,通过“四创”能力要素对接相应专业竞赛来验证和提升学习效果。学生的职业素养逐步从创意造型能力、创造制作能力,提升至创新设计能力和创业实战能力,达到行业所需“四创”综合应用能力标准。
“四创”实战教学以项目活动为载体,完成效果为考核依据;着眼课程内容的“四对接”,即课程教学内容与商业产业转型背景对接、与不同职业岗位多样化需求对接、与职场真实工作过程对接、与真实项目实训执行过程对接;精细化实施课程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院在注重学生差异化发展专长的同时兼顾发展学生在职场所需的相关基础技能和职业拓展技能,促成学生长远的职业规划发展。
围绕“四创”能力要素 构建“三店”教学模式
“四创”教学体系具有实践性、灵活性、发展性的特点,学院围绕“四创”能力要素构建“三店”教学模式。“学坊店”培养创意能力,对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开展造型思维训练;“师坊店”培养创造能力,对接职业技能大赛,开展设计执行训练;“院坊店”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对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应用型技能大赛等赛事,开展“四创”综合训练。学生和教师以项目为导向组建“三店”团队,开展项目教学实施方案。
创新“学赛训”教学方法 提升“四创”能力
学院通过轮岗拓展和工效激励推动“四创”能力的综合提升。
一是根据项目调整分工轮岗方案,让学生参与完整项目的每个工作环节进行轮岗锻炼。在轮岗中,学生带着任务学,让学习和工作在过程中有机统一,让学习和工作在结果上有机统一。项目轮岗教学,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全局观和爱岗敬业精神,同时更好发掘学生的兴趣和优势特长来因材施教,做到让差生不掉队、中等生更优秀、优秀生更拔尖。
二是针对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畏难情绪和学习倦怠感,制定“工效”考核。在以项目教学为主的“课堂”中,“工效”重点考察学生在企业设计项目和参赛项目中的参与活跃度,具体落实到参与项目实训时间长短、参与项目轮岗工作量多少、参与项目轮岗工作贡献大小等作为“工效”考评依据,“工效”考核优秀的学生可获得竞赛选拔资格和企业项目优选权。教学实践证明,“工效”指标高的学生,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后续发展也更加稳健,更受社会欢迎。“工效”激励,让学生承担企业项目积极性增强,敢于挑战高级别、高难度设计专业赛事,强化学生对团队合作的责任感以及学生吃苦耐劳意志力培养。
经过探索实践,设计学院广告专业从一个单打独斗的专业发展到双高水平的专业群建设,“四创”评价也向深层次、多维度扩展,从依托学校综合竞争力向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评价延伸,为新时代高素质广告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多元化评价方式。
设计学院的“四创”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就业困难,培养他们成为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广告人才。学生成果荣获多项国家级奖项,专业建设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2020、2021连续两年的“金平果”全国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位列全国第三。
“四创”型学生成为积极推动“四创”能力培养模式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是产学教研共育平台的支持者也是受益者,更是新型校企合作生态链的反哺者、探索者、参与者。校友企业的典型成功创业案例作为一种榜样力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创业成功的学生及其企业鼓励帮助未创业就业的学生,进行设计作品专利申请和专利成果转化,实现设计价值变现,从真正意义上带动产学教研生态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