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公路、自来水、照明电等“五无”的省定相对贫困村,蝶变为全国文明村,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涧头镇大往村村民生活越过越红火。村党总支部书记丘泽锋功不可没,他将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村干部大专班学到的农村创业与农产品营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知识,变为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好点子。
这是河源职院通过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用教育培训助推乡村振兴的缩影。自2012年起,学校与河源相关部门联合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开办村干部大专班,变革教育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和提升村干部思想政治素养、村务管理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和致富带富能力。9年来,全市具有大专学历的村级党组织书记人数比例从9.7%提升到64.3%。
党建“指南针”引领村干部行大道
在2012年前,河源90.3%的村干部不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致富带富能力不强。作为农业大市,河源对症下药,高度重视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将其作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努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服务乡村振兴的素质能力。河源职院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执行小组,将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为让村干部实现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双提升,村干部大专班把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的意识、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教育培训全过程。村干部大专班邀请学校党委书记或党校专家讲大势、传大道,引导村干部大专班学员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村干部大专班注重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农村创业与农产品营销”课程被推荐申报国家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党建品牌亮点纷呈,河源职院“政校协同培养农村干部 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党建项目入选河源市基层党建示范品牌。学校继续教育学院获全国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荣誉。村干部大专班学员也成为所在基层党组织的攻坚先锋,4名学员分别获评全省“百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百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等荣誉;学员李金花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
“政校农”协同共探村干部培训新模式
村干部大专班培育涉及面宽。为更好整合全市资源,2017年,河源职院联合河源市相关部门,采取“政校农”协同创新模式,共建河源市乡村振兴学院。分管市领导担任学院管委会主任,政校、校企、校校合作“三位一体”,高校、政府部门、企业、农业示范基地多方联动、协同推进。
政府部门出钱支持、高校贡献智慧,河源市明确,市及县(区)财政部门全额承担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学费。2012年以来,河源市及县(区)财政部门共为村干部大专班投入2000余万元办学资金。为因材施教,河源职院结合村干部大专班学员任职情况,坚持多元主体、分工配合原则,政校协同、上下联动地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开展班级管理。
政校协同为村干部大专班专门组建管理团队,河源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任辅导员,河源职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任总班主任,各县(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分班班主任。河源职院管理、行政等部门齐抓共管,对村干部大专班教学等工作加强管理,开班以来学员平均到课率达98.7%。
为让优秀的人培育更优秀的人,河源职院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邀请党政机关部门领导以及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优秀教师授课,并建立师资库,实现教师来源多元化、动态化。每门课程结束后,全体学员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学校根据评价结果决定是否续聘授课教师。开班以来,学员对教师授课满意率达97.5%。
大专班办学经验开枝散叶成范本
“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学校为村干部大专班设置“农村干部职业素养”等25门课程,理论课程贴近农村,教学案例来自农村,体验课堂设在农村,课程设计凸显通俗性、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努力让村干部听得懂、学得到、用得上、干得好。
河源职院还根据农村干部的从业经历、技术技能基础和学习需求,以“菜单式”“点播式”教学为主要形式,开发内涵丰富的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包,分类施教。学校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评价,根据学员的需求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村干部大专班坚持以实践为主,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基地公司,每学期安排不少于54课时的现场教学,培训方式由单向灌输变成交流互动。学校在全市15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企业,设立村干部培养实践基地。学员通过参观示范村村务管理等项目,学习借鉴应用,真正做到“务实管用、现学现用”。
经过9年实践,村干部大专班探索出农村干部培养机制、跟踪分析机制、“回炉”机制等三大机制,为河源市培养了4367名具有大专学历水平的村干部。相关教学改革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10余项荣誉。学校继续教育学院获14项国家级别和省级集体荣誉。
村干部大专班办学经验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4次被国家教育部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学校指导广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院校开展村干部培养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