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上,孔繁森同志第二次援藏前跪别母亲的镜头,让很多人感动得潸然泪下。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原创红色剧目《你就是山》,不仅在舞台上生动再现了孔繁森同志的感人故事,还借助“学习强国”平台,让聊城的“英模文化”走向全国。
这是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高瑞鹏名师工作室”创新思政育人的一个缩影。工作室成立以来,坚持守正创新、培根铸魂,依托聊城丰富的红色资源,以“英模文化”为抓手,以体验式教学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以贯通式教学融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以开放式教学协同学校育人与社会育人,逐步形成“体验式+贯通式+开放式”特色思政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良性互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校育人与社会育人协同并进以及队伍培养、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一体化建设。
体验式教学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良性互动
构建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密切结合的“体验式十步教学法”,弘扬“英模文化”,传承英模精神。
第一步,布置任务,“品读红色经典,启迪人生”,学生积极参与。第二步,领取任务,“重温历史,爱我中华”,学生认真领会。第三步,任务引导,“启迪智慧,感悟人生”,教师线上线下指导。第四步,讨论交流,“传承红色血脉,担当时代重任”,学生线上线下积极发言。第五步,师生合作,“不负韶华与祖国同行”,线上线下积极探讨。第六步,任务展示,学生课前完成微视频、课件、手抄报等,课上展示。第七步,任务评价,教师线上线下及时给予指导,穿插理论教学。第八步,巩固练习,“我的家在中国,历史的记忆”,拓展延伸。第九步,反思分析,“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归纳总结。第十步,完善任务,整理提高。
贯通式教学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贯通队伍建设。工作室协同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教师,推进“英模文化”融入课程,创建红色示范课堂。思政课教师与各系部专业课教师、通识课教师结对合作,以研讨会、备课会、展示会等形式共同提炼通识课、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共同挖掘行业中的英模案例,在切磋中共同成长。
贯通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整合思政必修课内容,形成系列教学专题,教学中运用富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案例,特别是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英模人物案例,突出思政课教学的专业特色,激励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助力学生专业成长。
贯通考核方式。打破思政课程由任课教师一元评价主体决定考核结果的办法,尝试“思政课教师+班主任”的多元评价主体与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评价学生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推动学生课堂内外知行合一。
开放式教学
学校育人与社会育人协同并进
联合地方部门,推进“英模文化”入教学科研。与党校合作,共建聊城市首个“党校分校”,开展“英模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工作的研究。与聊城市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研究院)合作,编写聊城革命人物故事,开发聊城“英模文化”资源。与市组织部门合作,开发设计孔繁森精神主题教育课程,形成红色研学路线,开展现场教学。
联结红色基地,推进“英模文化”入实践活动。利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园等优质红色资源平台,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党团日、红色故事宣讲、红色原创舞台剧展演等“红色+”系列活动,提升“英模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
联系街道社区,推进“英模文化”入志愿服务。与全国优秀基层党支部——东昌府区古楼街道湖北社区合作,共建聊城市首个“社区党校”,打造“红帆领航”宣讲品牌,服务社区党员群众。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工作室取得喜人成绩。《追忆与传承——聊城革命人物故事》《孔繁森的初心可以这样讲》《孔繁森照片背后的故事》等红色教育读本已出版。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立项省部级课题6项、市厅级课题10项。2021年1月,工作室两名教师受邀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百名名师讲党史”系列课程的录制。工作室还荣获山东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首届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山东省学校思政金课建设项目、山东省优秀教师、聊城市首届羡林学者、聊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聊城市“智库”专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引领作用正逐步显现。
“思政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我们要把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模文化’的‘宣传队’。我们愿意永远保持满满的正能量,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跑人’。”工作室主持人高瑞鹏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