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级别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设有平凉市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设数控技术应用等15个专业。近年来,学校按照“依托项目夯基础,瞄准市场设专业,接轨企业搞教改,突出实训抓质量,扩大就业促效益”的办学思路,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60多项。
文化引领发展
学校以“书香校园”“科技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艺术校园”“魅力校园”等“六园”创建工作为抓手,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组建科普和专业兴趣社团14个,编印了《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校本教材,并以《百首名诗赏析》为载体,积极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引导师生以书为友,广泛开展晨诵、暮省、共读共写共研等阅读活动,积极面向“泾水读书人”和校刊推介师生阅读动态,引导学生阅读诗词歌赋,传承中华经典,提升个人素养和普通话水平。在全县第四届中小学读书节活动中,两名教师荣获“最美泾水读书人”荣誉称号,两名学生荣获“读书之星”荣誉称号。
坚持每学年举办职教宣传周、校园文化艺术节、文明风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文体、科技活动40多场,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平台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技能、学会合作、学会创业、学会审美”的能力,实现了“文化引领,铸就品牌之魂”的办学策略。
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着眼于服务学生就业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建立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预警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开设了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和畜禽生产及疾病防治两个涉农专业及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使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匹配,与扶贫开发目标更加适应。目前开设的15个专业中,数控技术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甘肃省骨干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3个专业为国家示范校项目重点支持建设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4个专业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为“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
以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抓手,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要求为标准,以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建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训练任务与企业岗位技能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现代学徒技能训练体系,构建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四模三维六融通”层次化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了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素养为本的道德、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创新实施任务驱动的“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实了“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优化实训教学管理,有效提升了学生技能。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获奖率连续处于全市前列,9人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荣获各类奖项。就业学生专业技能深受企业好评,满意率达到了98%以上,职教高考本科上线率连年位居全省前列。
深化产教融合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校积极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活条件优、保障措施好”的原则,先后与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办学关系,校企双方建立了“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教学资源、联合开展师资培训、联合建设实训基地、联合考评顶岗实习学生”的协同育人机制。
2010年以来,累计培养大金、吉利、申洲等企业订单班学生11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7.4%以上,学生月收入达到了4500元以上。大部分学生在企业发展良好,成为技术骨干及管理层人员,也有部分学生自主创业。2020年积极与合作企业联系,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新组建企业订单班3个114名学生。实现了“招收一个学生、培养一个学生、就业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社、造福一方百姓”的育人目标。
实习实训设施不断提质增容。学校先后建成数控技术实训车间、汽车维修车间等59个高标准实训室,建立实训工位2200多个,设备总值达到了4800多万元,有效满足了专业实训教学及师资培训需要。合作企业累计向学校捐赠实训设备、仿真生产线及奖学金200多万元,实现了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20年,学校评定发放了19级3个大金订单班的奖学金、帮困金,大金公司为学校提供了12箱价值4万多元的实训耗材,吉利公司为学校捐赠了一辆价值25万元的实训用车。
大职教格局初步形成。学校加入了平凉职业教育集团等10多个省内职教集团,实现了职教集团内部信息交流互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共用、技能人才共育的目的。同时,通过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和职业体验等活动,大力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渗透工作,提升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凝聚全县上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合力,促进了学校的招生工作。近年来,学校连年招生突破1000人,学校的办学规模始终稳定在4500人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学生实习就业不确定因素较多。学校始终坚持把促进学生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面协调沟通,积极联系企业,千方百计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条件,尽心尽力为学生复工复产排除困难。2021年2月,经和企业协调,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组派专车接送返乡过春节的36名实习学生,帮助他们平安顺利返回企业,投入工作,有效缓解了学生和家长心中的不安。春季学期开学后,经学校衔接,顺利组织538名学生赴上海、宁波、北京等城市联办企业进行实践实习。
推进信息技术
大数据应用平台建成投用。学校将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现有多媒体数字教室65个,拥有教学及办公使用计算机1000多台,接入了1000兆网络带宽,建有独立的门户网。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和行政管理平台,构建了校园大数据共享中心,校园内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使全体师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络查阅资料,进行网上研讨,下载教学资源,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工程,通过外引内联方式加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为全体师生建立了“人人通”教学空间。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视频互动实训系统,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程比例达到45%以上,师生通用信息能力、数字化培训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全面提高。2018年,学校被中央电化教育馆授予“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称号。
聚焦区域发展
学校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全面落实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免学费等资助政策。2008年以来所有农业户籍学生均享受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2014年以来所有学生均享受了免学费资金,2015年以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学生均享受了“两后生”技能培训金。各类资金的有效落实,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使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保障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围绕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扎实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围绕全县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紧盯精准扶贫项目,2010年以来,先后在全县各个乡镇招收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初中以上学历,自愿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学员9000多人,送教到村组社区,传技到果园菜棚,使他们掌握了经营农业产业的专业技能,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和农村卫生与健康常识,了解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获得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和相应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成为拥有“技能+学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泾川县飞云镇和丰台镇的果品产业、汭丰镇和罗汉洞乡的果蔬产业、党原镇的养殖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特色鲜明,经济效益良好,已经成为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扎实开展社会培训鉴定,职教服务职能充分彰显。学校充分发挥平凉市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职能,依托现有的职教师资和设备资源,面向“三农”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项目培训以及各类短期培训,年均培训5000多人,鉴定农民工2500多人,开展技术咨询服务项目10多个。依托开放大学泾川学习中心,按照社区居民所思、所想、所盼、所需及年龄段和身体健康状况,组建了舞蹈团、合唱团、民乐团等社区学习教育社团,开展教育培训28场,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适宜的教育服务。
创办一流职业名校,培育优秀技术人才。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以人为本,以质立校,获誉无数。2020年,省级技能大赛学校64人参加了27项比赛,获奖59人,获奖率高达92.19%,其中28人获一等奖。中职升学考试本科上线49人,4名学生的总分分别位居全省旅游服务类、工业类、信息技术类、教育类前列。在平凉市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401名学生参加了39项比赛,32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90人。在第二届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两名学生在2020年全国第一届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子商务师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二等奖,学校综合成绩排名全国第11名。36名学生参加第八届“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运营技能竞赛,获得3组一等奖、2组二等奖、6组三等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弘扬时代风尚,砥砺前行、乘风破浪,努力探索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奋力书写职业教育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