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威海海洋职院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固本、生根、铸魂

打好“向海而生”的人生底色

作者:魏海政 张雨潇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0-11-26


“没想到学校还有这种‘神仙’地方。”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大二学生王昊然回忆初见明德学院时兴奋地说。走进该校明德学院,灰砖墙上4个篆刻大字“明德尚能”映入眼帘,辅之以海草元素装点的青瓦木梁,长廊环绕的室内茶香四溢,琴声绕梁,国学诵读、茶艺、妆容等传统文化课程让他大开眼界。

原来,在威海海洋职院,每名学生必须在明德学院修满4个学分,每名学生都要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向海而生,是学校的主要特点,学校旁边就是大海,专业也大都以海洋特色、工科为主,但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内在文化的涵养都是必不可少的。”威海海洋职院院长张宗军说,“为了铺好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色,弥补文化素养缺失,学校成立了专门机构——明德学院,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固本、生根、铸魂,打好学生的人生底色,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在威海海洋职院,正是因为有了明德学院,才让优秀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枯燥文字。明德学院于2016年5月成立,由德雅学馆、敦行学苑、朝舞学社组成,设有包括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区、非遗文化传承学习区、传统体育学习专区等16个文化教学场馆。在这里,茶艺、书法、围棋、古琴、渔家大鼓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课程,让明德学院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学院。每学期初选课时,明德学院的课程总是一开放就被“一抢而空”,许多学生因抢不到心仪的课程而心存遗憾。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和自信心。”威海海洋职院党委书记刘勤显说,“教育需要引导和陪伴,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尽全力把学生们‘扶上马,送一程’,用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引导他们走上幸福之路。”

在明德学院,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学生的人生底色,还可以“疗愈”学子心灵。学生李文曾在明德学院勤工俭学,不仅听课十分认真,做起清洁工作来也毫不懈怠,但在日常活动中显得有些自信心不足。李文的表现引起明德学院负责人梁翠丽的关注,她经过深入了解,得知李文特殊的家庭情况:母亲因病无法自理,父亲也身有残疾、行动不便,李文从七八岁起就开始帮父母干活。梁翠丽心疼不已,于是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上关爱鼓励李文,让李文在提升自信心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在毕业后也成为一名教师。

明德学院每年都会接受全校各院系教师的“课程申报”,并组织专家评审,以此不断丰富明德学院的课程体系;经常邀请社会上的知名专家学者入驻明德学院,校地共建课程,依托“明德大讲堂”“明德读书汇”“明德茶会”等文化品牌,开展文化沙龙、文化讲座活动,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海洋类专业学习大多需要“动”,而明德课程给学生们带来了心灵的宁“静”,一张一弛,一动一静,正合文武之道。“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真的很让人着迷,在明德学院待上半天,心灵会变得格外安宁,学习专业知识时也能静下心来沉浸其中。”轮机专业的大二学生张伦说。

“明德学院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平台,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明德学院给学生们带来的变化。我们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尚能’需要‘明德’的深厚根基,只掌握一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张宗军说,“通过文化的浸润,才能达到真正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明德学院成立4年来,已开设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为主的通识选修课近60门,课程设置涵盖生活常识、历史人文、专业文化、文艺美术、非遗传承等,实现课程开设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有近两万名学生从中受益。篆刻、绘画、书法以及体育人格等课程的开设,实际上都是为了在生活化的体验课程中,引导学生在文化中行走,培养学生专注、敬业、精益求精、创新的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