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上,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个项目全部进入决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以及优秀组织奖,并推荐进入国赛,这是学校继2019年取得2项大赛一等奖后再次蝉联。同时,学校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直接推荐晋级国赛并斩获竞赛“优胜杯”。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顶层设计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能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学校多年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育人系统工程,聚焦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以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紧密对接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构建起了教学科研、训练实践、成果转化、培育孵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形成了创新个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互融递进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培养出一大批具备创新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学校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由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牵头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统筹谋划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携手徐州市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徐州市中美技术转移服务中心等政府、行业、企业部门,共建“智能制造”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育中心,成为创新创业顶层设计的策源地。中心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成为首批立项的24所高校之一。
聚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完善创新创业生态育人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融入培养方案。学校以“专创融合”为导向,重点推进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双向互通互融,将创新创业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嵌入各专业课程,在校外基地同步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问题转化为教师横向课题、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创新创业训练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YB培训、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等丰富的活动课程。通过改进供给侧的实践教学,满足不同类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学校成功承办了“江苏智造,由我创造——走进工程机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学生万人计划学术冬令营,开展了两届创新创业孵化训练营,组建了四批精英人才培养班。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实施以来,参与学生覆盖率达80%以上。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实现同向同行。学校发挥优势工科专业特色,鼓励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成果服务农村一线,开展科技兴农、智慧支教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将奋斗创业梦与实现中国梦相结合。学校“山楂树之恋”团队将工科思维引入食品加工领域,改进山楂蒸煮技术,大幅度提升加工效率。从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5 个山村的141户山楂果农手中收购鲜山楂900 余吨,解决了山楂加工果的销售难题,为农户带来山楂销售收入170 余万元,并直接带动48 人就业。该项目获得了当年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一等奖。
创新创业导师与专业教师组合,打造创新团队。学校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混编师资队伍,通过实施“双百人才计划”,引进高素质双创师资;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加速引进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双创指导教师;选拔优秀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学习和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能力。学校还鼓励创业课程教师、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兼职导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教材、组织高质量专题讲座、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竞赛活动等。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保障体系
深化学分制改革点燃创新引擎。作为江苏省学分制改革试点牵头单位,学校把开展学分制改革作为打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钥匙,对学校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系统修订,建立了学分制管理办法,带动学校制度体系变革,撬开了人才培养、教学管理、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等制度创新的枷锁。2年来,学校先后制定了《创新创业竞赛管理暂行办法》《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管理办法》等一揽子政策,为师生投入创新创业提供工作保障。
打造平台载体推进实践育人。学校建设了8000平米的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和6250平米的省级众创空间,可同时容纳100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等入驻。自2013年12月开园以来,先后入驻了阿里巴巴、百度知名互联网企业和平台服务类企业130余家,成功培育各类创业企业55家,吸纳创业就业人员3000余人。各类优质平台为学校师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园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并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等省市级荣誉20余项。
项目化引领激励师生创新动力。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鼓励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每年扶持一批以教师、学生为主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加强对产教融合项目的资助和奖励,以政策激励引导师生参加学科竞赛、发表专业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仅2019年,学校师生就申请各类知识产权635件,授权45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4件,技术转让29件,展现了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
(数据和信息来源: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