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第二批“中职名校”建设单位,金华市技师学院坚持以改革开拓新局,紧紧围绕“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主题主线,选择性地学名校、针对性地建名校、创造性地创名校,不仅成功铸就自身的金字招牌,更为新时代中职教育的提质增效提供了优秀样本。
学院对“名生、名师、名专业、名校”和谐教育生态的营造及对“现代化、信息化”保障性建设的完善,理念先进、成效显著,值得学习借鉴。
立德树人育“名生”
“办学校,育得出名生,才创得出名声。”金华市技师学院院长周金 的心声折射出学院“以生为本”的发展逻辑。
成功立项浙江省第二批“中职名校”建设单位后,学院进一步将人才培养质量视为一切工作的标准,导向性地推出“名生工程”,全力打造“人人出彩”的中职名校。
学院坚持育人先育德,科学制定分层次德育大纲,开齐开足德育课程,配齐配强管理队伍,德育工作扎实高效,在全省技工院校思政课规范检查中被评为“引领校”。
为了给予学生更加个性化的成长空间,学院大力推行“选择性课改”,引导教育教学从“超级量贩”向“一系一品”转变,成功打造了53门品牌选修课,有力提升课程质量,并深受学生喜爱。
为了更温润地培育中职生核心素养,学院立体构建出“第一课堂+五育平台”育人体系,融课程、文化、管理、实践、活动为一体,驱动人才培养从“平台体验”向“全域提‘素’”升级,不仅涌现出大批好课、金课,典型案例更是在市级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为了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学院不断扩大“双创”教育覆盖面,并由浅入深地推出体验、培训、实训、实践、实战等育人举措,促使“双创”活动从少数人的“乐创”向大多数人的“众创”铺展。学院每年举办创新创业培训班,截至目前,已助力4000余人通过考证;与大型电商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园合作开设创客班,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机会。创业案例获得了“2020年金华市职教改革典型案例评比”二等奖。
随着“名生工程”的不断推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升、担当意识显著增强,人生舞台也因此更加宽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代表,建设期,学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团员、浙江工匠、浙江省首席技师、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有8名学生获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毕业生153人。在金华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学院师生全员参与,每年累计承担志愿工作5万余小时,受到了市创建办、开发区创建办的一致好评。
学院突出职业技能导向,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升。近3年来,学院毕业生全部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或相应级别的执业证书,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133项,其中国家级别47项,入选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3人,居同类学校前列。毕业生由于良好的素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一次性全部就业,专业对口率85%,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满意率超93%。
五品五阶塑“名师”
金华市技师学院创办于1979年,41年来,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国家级别重点技工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并在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单位选拔中脱颖而出。
面对新征程,学院继续秉持对教师“第一资源”的倚重,创造性地推出“名师工程”,努力构建“教学相长”的中职名校。
学院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一手抓师德与素养培养,一手抓专业与技能提升,通过树榜样铸师德、分层阶定路径、树示范促成长、强责任担使命,着力塑造教师“思想、人文、知识、能力、创新”五大核心品质,搭建“新教师—达标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名师”五阶成长之路。
学院现拥有专任教师255人,兼职教师83人。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占比97%,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占比88%。
学院先后出台队伍建设政策,鼓励教师自我提升,积极组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有效落实专业教师每年一个月的下企业实践制度,不断提升队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建设期各类培训1576人次,人均学时208.5;159人次参加下企业实践活动;教职工主编或参编各类图书30册,完成省级以上结题课题23项,获奖科研成果78项。
学校高度重视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修订和完善名师选拔与管理办法,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展传承师德、引领方向、创新课堂、带徒教研、指导竞赛等“师徒结对”培养活动。建设期,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荣誉58项,市级以上竞赛获奖73项,市级以上名师称号13人,其中新增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浙江省首席技师1人、浙江省技术能手9人、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3人。
特别是陈爱华名师工作室,建立专业教师分层培养机制,以“四步循环、五阶递进”培养机制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打造专业教师成长共同体,帮助青年教师过好师德师风关、教学业务关、专业技能关。建设期,获省级以上荣誉26项,出版教材5册,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研究3项。
值得一提的是,名师们还积极承担学术任职与学术活动,在加强交流合作、提升美誉度、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陈爱华名师工作室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省的中职学校送教数十场,带去一体化课程改革、专业建设、世赛项目转化教学项目、技师研修等方面的金技样本。
产教融合建“名专业”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专业建设是学校的基本建设,也是学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名气的关键所在。面对“名校”建设,学院进一步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石性地推出“名专业工程”,全力打造“产教融合”的中职名校。
学校立足“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经验,升级推出“研修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徒的需求,破解了学徒实践与技师研修“两本书”教学难题,稳步推动人才培养从“校本创新”向“全方位完善”迈进。截至目前,学院已建立“职业适应型高级学徒工作站”8个,配备“双导师”90余名,完成研修项目32个,相关成果入选金华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孵化项目),学院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二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院持续保持进取态势,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主动对接地区产业升级需求和“职教20条”要求,科学地将现代学徒制、“1+X”证书、劳动教育等有机地融于人才培养方案,纵深推进一体化课程建设,有力推动专业建设从“品质发展”向“品牌引领”迈进。
建设期,学院修订了18个专业的发展规划,新增校企合作基地18家,新建“模具创意梦工厂”等学习工作站,新增实训设备2000余万元,开发校级精品课程9门,编制修订核心课程题库36个。其中,由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建设的《电切削工题库》,被列为国家级别题库。开发微课75个,被兄弟院校广泛采用,并得到一致好评。
学院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通过优化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对口支援、活动承办四大社会服务平台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切实推动社会服务从“完善体系”向“提升能力”迈进。
学院充分发挥培训优势,积极拓展培训领域和培训项目,分别与武义县、磐安县开展“政校合作”,与武义呈祥培训中心、浦江伯虎培训中心等开展“校培合作”,与永康技师协会等开展“校协合作”,与部队开展“军地合作”。学院以赛促培,以“金技杯”“双城杯”等职工技能竞赛为抓手,拓宽高技能人才培训途径,破解高技能人才提升瓶颈。社会培训量逐年递增,建设期年均培训量达到在校生人数的3倍以上,为行业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与技术改进等服务逾百次,完成合作研发技术项目20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8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此外,学院坚持以“交流互鉴、共同提高”的宗旨,积极推动国际化合作从“国际交流”向“合作培养”迈进。
2019年,学院与澳方迪肯大学等院校合作设立了“3+X”留学项目,有4位教师考取了澳大利亚教师资格证(TAE证书);与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合作共建了“电气测量”“进出口贸易实务”等课程的标准、大纲,成功融合双方资源与特色,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双重保障铸“名校”
作为“全国技工院校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周金 院长的治校秘诀有二,一是“行治修制”,二是“与时俱进”。在他的团结带领下,学院主动对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治理现代化、办学信息化,为“名校”建设提供双重保障。
学院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纪委监督保障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职能,通过优化体系、提升队伍素质、提高过程管理效能等措施,全面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率先从“规范管理”走向“科学治理”。学院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院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编印了《金华市技师学院制度汇编》《金华市技师学院内控管理手册》,对经济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学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基础网络建设力度,初步建成稳定、流畅、清晰的网络环境;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搭建数据中心数据仓,逐步实现第三方数据向数据中心堆积沉淀以及OA系统、招生系统、教务平台、金技云等信息化管理;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在“金技云”上查看教学资源,从“信息平台”走向“智慧校园”。
“双化”保障使学校的教育生态更加和谐,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社会声誉日益提升。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成绩得到了省人社部门领导的肯定,建设期有多家主流新闻媒体总计报道学校367次。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学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行动迅速、多措并举,组织了1312名师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体现了名校应有的担当,得到了市政府部门、开发区管委会的充分肯定,也因此获得了金华市五一劳动奖状、“青春战‘疫’”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院与200多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建设期组建15个企业冠名班,形成“多方向多层级”的就业通道;继续与9所高校合作(新拓展3所)开展高技能与函授成人学历教育融合培养;应邀在不同会议上作经验介绍17次;承办省级“三名工程”建设会议等省级以上活动18次,接待兄弟院校、外单位来校交流学习2085人次。
综览金华市技师学院的“名校”建设之路,正是一流管理、一流文化、一流队伍、一流质量,成就了学校的一流内涵和一流声誉。
面向未来,这所敢打硬仗、善解难题、潜力充盈的朝阳之校,正向着“引领金华、示范浙江、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不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