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航天科技集团第四和第六研究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特能集团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等陕西军工企事业单位为探索火星打造尖端装备。
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的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60余年来,坚持军工报国志向,培养了一大批军工特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陕西军工企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也为火星探索作出了国防职院人的贡献。如今学校与航天六院联合成立新时代航天工匠型人才培养基地,与北京发那科公司联合建设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与多家科研单位联合开发小卫星制造项目等。同时,学校新成立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服务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用军工文化涵育大学生“大国工匠”精神
军工文化是学校高举的红色基因旗帜。学校自1958年建校以来,作为国家“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项目的一部分,早前隶属于钱学森赞誉过的兵器845厂,与军工系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血脉传承。连续多年承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陕西国防科技工业技能大赛,受到兵器集团和陕西省总工会高度肯定。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确定了“立足陕西、面向国防、争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坚持立足军工、服务国防的办学初心不改,用军工文化涵育大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学校在长期服务军工事业发展中,先后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两名教师入选国家国防教育专家库。
创新培养理念,树立工匠之志。学校充分发挥军工报国情怀,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上升到立德树人的战略高度,确立了学校走什么样的道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正确方向,着力培养“忠诚报国,敬业奉献;博学多才,修身求索;热爱军工,能高技强;坚韧弘毅,追求卓越”的高素质军工特质能工巧匠,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学校高度重视军工文化的研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出版《军工文化教育读本》著作,面向全校开设军工文化课程,联合军工企业申报“大思政视阈下军工文化涵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批教育改革重点攻关项目,研究成果受到多所院校的高度评价。
用军工文化浸润学生塑造“大国工匠”品格
学校把军工文化有机融入到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环境氛围中,让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熏陶,潜移默化地积淀“大国工匠”品格。
打造军工特色育人文化。学校重点运用校内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资源,在校园内设置歼-7飞机、装甲车、火炮等实物,设有军工浮雕、吴运铎雕像、军工文化墙等艺术设施,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军工文化,实现了校园环境育人的目标。
实施军工文化培育工程。搭建“国防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高端传播平台,邀请“时代楷模”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进校讲学,形成“人文滋养”特色品牌。近年来,有多名奉献军工一线的“西安工匠”校友,通过自身成长经历给予学生正向榜样示范,有效激励和坚定学生潜心学习、技能成才的决心。
打造军工特色思政育人品牌。学校在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传播红色军工文化,将军工企业的文化融进校园文化。将“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更好地传承给青年一代,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打造军工特色思政育人文化。
用军工文化培育行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围绕高职学生特点,创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牵头成立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与中船重工872厂等13个校企合作企业设立工作站,以互利互惠为前提条件,弘扬红色军工精神,构建立体化的工匠培育体系。
建校以来为国防科技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9万余名军工特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从根本上践行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学校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劳动模范,还有辐射全国的辽宁工匠、四川工匠等专家学者、技术工人和业界精英。近3年来,学校毕业生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军工集团就业比例持续攀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与陕西理工大学联办本科专业,发挥军工特色,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