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小学一样,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中职专业课线上教学实施难度大,尤其是技能教学。但我们在回顾性分析时发现,部分专业如烹饪等,采用家庭现场学习与线上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效果十分显著。这一线上线下自然结合的教学模式,其设计理念与实施过程并不复杂,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有什么做什么”。就烹饪技术的学习而言,家庭是一个天然的学习场所,学习需要的工具、原料应有尽有,疫情防控期间甚至不缺少兴致勃勃的“帮手”。而且每个家庭都建立有“社区链接”,需要的原材料等可以很方便地从附近的菜市场、超市买到,甚至每家每户都有些“过剩”的东西、“多余”的原料可以变废为宝。因此,烹饪技术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做什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学习成本,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要什么做什么”。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最平常的菜肴与面点,要做好恰恰是最难的,这些内容应该是烹饪技术学习的核心载体。不同的家庭成员有不同的饮食喜好,所有人对饮食都有“变个花样”的需求。不论是哪一种需求,都对烹饪知识的学习提出了真实的挑战,即学习者需要满足他人的某种需求,可以说,能满足一个家庭的需求,就有能力满足一个更大群体的需求。
用技术帮助“做”。疫情防控期间,教师不可能手把手教学生学技能,但是现在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的学习支持。教师可以讲授相关知识,可以演示操作技能,可以开展线上答疑,尤其是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微视频帮助学生更方便地学习,这种方便表现在帮助学生“聚焦学习点”——放大操作的细节、“分镜头慢放”——更清晰地解释操作过程、“有目的回放”——反复观察获得新认知等,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定步调的学习”。
和家人一起“做”。父母经过多年的习练,大多能烧一两道好菜、做几样点心,这些菜、点心往往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向家长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自然传承的过程。也可以让家长当“学生”,就做菜而言,他们是业余的,学生可以教家长做更“高级”的菜,这一“教”的过程即深度“学”的过程。家长一定是最好的“顾客”,对自己孩子完成的作品、提供的服务,他们一定会赞不绝口,并喜形于色地“发布”于家族群。
如此的一个过程包含了学习、应用、享用的完整体验,其乐融融。解构这一线上与现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发现,它呈现了3个方面的特征。
学习意义认知。任何知识与技能都是有用的,但是这种“用”只有通过具体的场景,通过具体的作品才能体现出来。学到技术、形成产品、服务家人、得到肯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学习意义认知链。学习者的学习意义认知,不是来自于教师或是家长的说教,而是在具体“做”的过程中自然生发。
信任关系重建。教育教学有效发生的前提是“信任”,基于家庭需求满足的线上教学,重建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教师是尽心的、厉害的,学生是主动的、努力的;更是重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信任关系——孩子是聪明的、上进的,父母是辛劳的、慈爱的。这种信任关系的重建甚至可以扩展到家校领域。
学习动机形成。对中职教育而言,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是教学实施面临的最大难题。在基于家庭的线上教学活动中,随着“做”的深入、学习意义认知的生发,对“做”的兴趣会不断稳定。伴随着信任关系的重建,学生会得到来自于家庭与学校越来越多的学习支持,这些支持最终会激发出学生稳定的学习动机。
疫情终将过去,但是来自疫情防控期间的经验却弥足珍贵,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价值:职业教育的内核是学习实用性知识,这些知识帮助学生谋生并服务社会;中职教育的关键是重建对学生的信任,帮助学生再次开启学习的大门;教师的根本作用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就会不断地精进并实现更好的自我。
(作者系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