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青岛华夏职业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青岛市教育局“十个一”育人工程,制定《青岛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走出一条打造三大体系,培育校园劳动新风尚的劳动教育之路。
一、打造“榜样示范+教育先导+活动渲染”劳动教育宣传体系,倡导校园劳动新风尚
其一,榜样示范。学校成立三支榜样团队,创建青岛市首批李锦娟劳模工匠工作室,组建以党的十九大代表刘娟、岛城“红飘带”莫立斌、“感动青岛人物”杨光龙等为代表的校友讲师团,成立以交通银行青岛分行13位行长、12位荣获国家级及以上大奖的艺术专业毕业生、在各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为班底的班级导师团,建立了师生与劳模、工匠面对面交流学习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仅2019年三支团队就到校开展了十余次教育活动。其二,教育先导。学校制定《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加强劳动教育的学科渗透。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课程《花开的声音》,将工匠(劳模)精神、垃圾分类等六大劳动教育内容植入课程体系,分年级落实。其三,活动渲染。学校定期开展“感动华夏十大人物评选”“我为华夏代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文明风采竞赛”等主题活动,倡导劳动风尚。
二、打造“专业实践+创新创业+义工服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培养专业精神
其一,专业实践。学校建设三大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推行“课题引领+实习任务单管理”实习教学模式,采用引企入校、“校企行园”共建实习基地等方式,建设劳动实习基地10余个,开展现代学徒制和混合所有制试点,培育工匠精神。其二,创新创业。学校以创业课程为基础,以“技能节”“创新节”为平台,以创新创业年度项目比赛为抓手,培育创新精神。其三,义工服务。学校牵头成立“青岛职教义工市北联盟”,与市北社区教育学院签订服务协议,结合专业特点,自主开发义工项目,形成《“寸草心”华夏职教义工服务手册》,开展“菜单式”服务,每个学生每学期完成不少于8课时的服务,培养奉献精神。
三、打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体系,夯实劳动素养
其一,强化劳动养成教育。分年级分层次设置劳动目标和任务体系,纳入学校《一日常规》,通过《德育学分管理规定》予以考核,以劳树德,将劳动教育常规化。其二,推行“体验式”社会实践模式。每学年完成不少于48课时的社会实践,拓宽学生劳动实践平台,将劳动教育社会化。其三,推行“双三十”教育行动计划。把家庭劳动纳入活动体系,设置“为父母做一道菜”“制定一周食谱”等多项家庭劳动内容,将劳动教育生活化。
正如马克思所言,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劳动教育”就是新时代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最有力的实践。学校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培育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情感,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掌握幸福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