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作为以服务业专业见长的中职学校,深刻把握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义,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依托国家首批示范中职、市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市级双优“A类”中职学校等建设项目,主动对接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自觉探索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改革。
学校针对原有人才培养中学习场景、学习材料、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均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等问题,基于现代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发展态势,绘制现代服务业从业者“敬业乐群、气质优雅、情感真挚、态度热情、技艺精湛”的人才画像,倡导“温暖服务型”人才培养新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10年来,学校全面推进“温暖服务型”人才培养“学本位”(学生本位和学习本位)改革实践,着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综合素养,发展个性特长,激发学生自主、全面、个性发展的潜质和能力。
一、变革学习环境,创学校、社会、网络“三境新学场”
一是校内学场。将“敬业乐群、气质优雅、情感真挚、态度热情、技艺精湛”的“温暖服务型”人才规格刻在学校的文化石上,建设“和雅”校园文化。以女性教育、艺术教育、非遗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为学校办学特色,牵头组建重庆市女性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职业院校艺术教育联盟、重庆市职业院校生涯教育研究中心,创设全校学生均选修的“生涯发展模块课程、女性素养模块课程、职业素养模块课程、数字素养模块课程”四个维度的“温暖服务模块”校本课程15门,同时改造能满足“温暖服务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训室138间,培养学生适应复杂职场环境所需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
二是社会学场。与养老、育幼、旅游等四大产业的58家企业成立4个产业学院、1个产教联盟、1个市级公共实训基地,与重庆德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重庆雾都宾馆、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街道唐桂社区等校企社资源共用、场景共创、课程共建,建立实践基地126个;以重庆市女性成长联盟为载体,吸引全市头部企业女性杰出人才47人担任生涯导师,通过个体指导培养学生应对真实职业场景的能力。
三是网络学场。建设大数据服务中心1个,为学生提供虚拟仿真学习资源、课堂监测、AI评价、诊断改进等学习支持与服务;自主开发学无涯生涯助手APP,引导学生坚定职业信念、动态规划生涯;建设学分银行系统1个,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强化学生自我评价赋能。
二、变革学习资源,创纸质、实物、数字“三型新学材”
一是创新纸质学材。立足学生学习本位,依据各专业国家职业新标准,结合岗赛证新要求,绘制15个专业21门课程中高贯通知识图谱,开发技能系统性学习训练包15个;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等新形态教材和特色教材12本。学生“按图索骥”获取知识,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研创实物学材。依托市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4个产业学院、11个教师工作室,指导学生发明纸浆工艺系列幼儿园玩教具、新功能轮椅等幼儿保育、养老、护理专业学材;研创掐丝珐琅、花丝镶嵌、犀皮漆器等6类非遗文创产品,使其成为珠宝、旅游、电商等专业学材。获发明专利4项、新型实用专利6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
三是建设数字资源。牵头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市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获批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市级在线精品课程6门。建设65种多样态“颗粒化”数字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服务。
三、变革学习方法,创集中、分组、个体“三式新学法”
一是改革集中学习。依托大数据服务中心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校企实时互动,系统打造“空中课堂”,依托AR技术搭建“虚拟课堂”,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在线课堂”建设,以“角色互换”作为重要思政教学方法建构“温暖课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共建“走读课堂”。校企双主体共推实践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互动性强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二是创新分组学习。以“工作导向、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为原则,设置课赛融合驱动小组、专创融合驱动小组、学服融合驱动小组,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分组,以项目提高实战能力。
三是优化个体练习。量身定制“一生一表一档”个性化课程。在厘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后,将教学体系框架分为基本、核心、综合三个层次,在全校实施走班选修课,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练习空间。
四、变革评价模式,创形式、内容、手段“三度新学评”
一是拓展评价形式宽度。实施笔试、口试、实操相结合的考试形式,注重考核学生在“温暖服务”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挖掘评价内容深度。将“敬业乐群、气质优雅、情感真挚、态度热情、技艺精湛”的“温暖服务型”人才评价标准量化,在技能考核中体现,促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三是强化评价手段效度。运用AI评价系统,线上线下混合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连续采集学生的实操数据,追踪学生在不同时间点的发展数据,实施增值评价与动态反馈,提高评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