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裁床机将布料裁剪成电脑设定的形状;智能吊挂机将裁剪好的布料依次传送至每道工序的工人座位前;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智慧数字化工厂,服装“制造”已经变为“智造”。
宁波是“红帮裁缝”的诞生地、中国最大服装生产基地和品牌基地,具有集约化、精益化、平台化、特色化优势,已具备产生世界级先进纺织企业的条件。近年来,宁波服装产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不断探索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为此,该校联合区域“专精尖”企业,共同探索实践企业数字化技改与专业数字化教学同步的学习型工厂: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智造”转型升级痛点难点,建成开放式、可不断升级迭代的服装智能制造示范线;针对服装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要求,解决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训难点;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校企合作“双向奔赴”
对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来说,随着柔性化、定制化生产需求迅猛增长,企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数字化赋能成为有效抓手。
“当客户的订单、种类、款式多了以后,单靠传统人工方式已无法高效完成生产。”宁波嘉纳服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以精品服饰生产加工为主,主要为外贸订单,急需提升柔性快反能力和生产经营效率。
该校服装智慧数字化工厂打造了从前端服装3D设计、原材料仓库、自动拉布铺布、自动裁床、智能悬吊、空中仓储和自动化无人后道及自动物流运输等多个单元组成的示范线,集中展现服装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的典型技术应用,以及可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趋势,对宁波服装传统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技术改造有示范作用和“中试”作用。此外,在实现生产要素全面数字化和云端汇聚及管理运营系统云端部署基础上,构建端到端的生产指挥大脑系统,实现了生产环节决策指令和数据流的云端生成、自动下发,探索端到端数据自动流动的新模式。
在解决了“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不完善”“生产过程难把控”“设备管理混乱”“可视化场景缺乏”等问题后,嘉纳服饰的数字工厂开始运行。如今,在嘉纳服饰的数字工厂,订单可随时进行变更、插单等,执行效果提升60%;订单即做即存,订单损坏丢失率减少100%;实现半自动排产,人员排产时间减少80%以上,排产准确度可达到90%以上;车间产量实时统计,扫码计件数据采集,计件准确率提高98%。
“我们的员工由从事重复烦琐工作的操作工,变为研究、控制机器和设备的技术人员。”宁波嘉纳服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工厂运行后,车间里的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工人的生产量,尤其对于排产而言,它的优势体现得非常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通过校企专兼结合、校内跨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组建,面向中小服装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服务和职工培训服务,目前累计服务1000多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技术改造,服务学生实习实践年均1200多人,并入选浙江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接下来,我们将依托省产业大脑,服务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由点及面,辐射更多的中小企业。”该校时装学院副院长王薇薇表示。
“数字孪生”产教融合
数字化赋能实现了该校“虚实结合、数字孪生”的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我们制定了5项数字设计、智能制造、陈列领域的实训标准。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础训练后,学生先真实岗位实践,再借助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和智能生产课程学习。”王薇薇说。
在服装虚拟仿真实训室里,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选取布料、调整印花等操作,模拟服装设计效果,检查服装造型和合身性,即时修改设计;在服装智慧数字化工厂,学校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推动服装专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3D虚拟设计技术和真实生产的智能设备串联在一起,学生可以全链条体验从虚拟设计到现实生产的流程;在校企合作实训岗位,学生可以在寒暑假接受真实的岗位训练,将实训与校内模拟生产场景相结合,在实训中以问题为导向,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中挖掘知识、技术,学习课程重难点,提高适岗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4—5频次的轮转实训,虚实结合交互贯通,数字技术始终伴生成长,学生适岗创新、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从面料选择、版型开发到工艺制作,我深入参与到服装制造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也更加深入理解了现代服装制造。得益于在校的专业学习,我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开发节奏,不仅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还了解了企业对于技能人才的要求。这些宝贵的经历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该校2021级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李泓熹说,借着学校搭建的平台,他在凯信、雅戈尔等知名服装企业进行了实习,并参与到企业真实项目中,这些实践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浙江省省赛中,李泓熹以赛道小组第一的成绩斩获金奖,对服装制版师岗位的认知也更加清晰。
为了培养备受企业青睐的人才,该校还引入“专精特新”企业技术骨干组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团队,通过引入凌迪、慈星等行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研发设计人员,组建校企数字化、智能化师资团队。以名家牵头组建专兼结合的专家团队,开展专业实训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研讨与培训;成立产研办公室,定期实施体验、参与和实战的研训项目并计入评价考核;以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为目标,校企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互交流,合力培育能通过数字赋能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团队。
据了解,该校服装纺织专业均已涉及数字化专业建设,其中一部分成为专业主要方向,例如校企合作组建的数字化学徒班。每年,该校输出相关人才近2000人,这些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有一大批人才成为企业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