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南通职业大学:坚持“三个注重” 培育“名匠良师”

作者:姜乐军 黄良斌 马海燕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4-03-01


南通职业大学聚焦“学习型、服务型、研究型、交互型、质量型”“五型职大”建设,注重师德建设、平台打造和评价改革,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名匠良师”队伍。

注重师德建设

唱响教育报国“主旋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夯实二级学院党总支主体责任,持续完善“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出台《师德师风考核办法》,研制师德师风行为正负面清单等制度文件,系统构建师德师风建设考评体系。

二是深化师德教育。通过举办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班,实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三项行动计划,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等多个品牌活动,鼓励教师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牢固树立“躬耕职教、强国有我”的理想抱负。

三是着力典型选树。每年评选表彰“名课优师”“双影响力教师教学团队”等先进典型,开展“感动职大人物”评选创建活动,深入挖掘教师优秀事迹和精神品格,鼓励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注重平台打造

筑牢名匠良师“蓄水池”

一是实施“濠河”计划,强化战略人才引进。按照“专业—课程—师资”逻辑确定师资总量,有序为核心课程配备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能力、精湛的实践操作技能、极强的科研教改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双高计划”建设实施以来,引培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高层次人才49名,先后建成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等高水平师资发展平台,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引才用才成效显著单位”A档。

二是实施“种子库”计划,强化教改团队建设。组建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的教改“种子库”7个,通过实行组长负责制、人员动态调整制、定期工作报告制、阶段成果汇报制和年度工作考核制5项机制,持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学习培训和成果应用与转化。“双高计划”建设实施以来,立项国自然课题、教育科学规划等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89项,打造省级以上教师团队8支。

三是实施“狼山”计划,强化课程开发师培养。研制课程开发师考核标准和认定标准,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发的培训课程模块,培养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国际视野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务的课程开发师86名,共开发专业群融合课程118门、制定专业课程标准182套。

注重评价改革

增强教师发展“驱动力”

一是推行“破五唯”评聘机制。完善以1个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方案、6个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和N个评选指标细则的“1+6+N”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体系,按照专业教师、教育管理、实验技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不同系列类别设置职称申报要求,充分运用多把“尺子”精准量才;提高中级职称评审质量、副高职称评审比例和正高职称评审门槛,实施网评、盲评、量化打分、委员实名投票,增加申报人述职、答辩等环节。在学科组评议环节,学校、社会的业绩分值占比80%;在专家评审环节,学校、社会的业绩分值占比60%,学历资历只占10%左右。制定针对副高岗位评聘的专门办法,提出统筹使用副高专技岗位评审名额、副高评审通过人员中考核合格者兑现校内待遇、空岗范围内兑现国标工资等。学校职称制度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数十所兄弟院校来校学习交流,主流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二是实施“重业绩”晋升机制。创新实施职务、职称晋升“直通车”制度,在学校重大指标性建设任务、重大内涵性建设任务中作出重大贡献的教师,职称评审可不受年限、论文、项目等成果数量限制,职务晋升不受学历、资历等相关条件限制。“双高计划”建设实施以来,9名教师破格晋升高一级职称,13名教师破格提拔到高一级管理岗位。

三是出台“重贡献”分配机制。印发《重大成果奖励暂行规定》《重大项目和创新工作认定办法》等,对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方面新增省级以上教学或科研项目、取得省级以上教学或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人才工作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奖,单项奖励金额最高可达100万元。为了真正体现贡献度,学校规定在项目奖励金额分配中核心成员占比80%,其他成员占比20%,校领导一律不得参与奖金分配。同时,学校对于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和创新工作进行认定,重大项目专项奖励,创新工作考核计分。“双高计划”建设实施以来,共认定重大成果164项、重大项目和创新工作78个,发放奖励458万元。全校教职工参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热情高涨。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