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索实践

作者:涂凯迪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4-01-18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协同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通过“一格局、三体系、三结合”,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以思政专员为引领的思政队伍体系、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校企协同为导向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思政课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学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思政教育相结合,从而增强思政育人效果,将培养德技双强的新时代高职生落在实处。本文受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专项支持。

一格局:“大思政”工作格局

确立以学校为主导、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枢纽、二级学院为主体的“大思政”管理体制;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宣传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履行规划、指导、培训、督导等职能,二级学院落实思政教学规划设计、教学运行、课程开发、队伍建设等主体责任,全体教师都有育人责任。通过组织协调、职能优化,形成纵向贯通、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协同育人格局。

三体系:思政队伍体系、思政课程体系、课程思政体系

“融合型”思政队伍体系。创设思政专员岗位,选聘优秀思政工作者赴二级学院统筹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思政专员由学校党委选拔任命,实行双重管理,行政管理在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思政专员的业务管理,对思政专员实行一年一考核、三年一聘任的开放管理制度。打通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职能壁垒,思政课教师承担辅导员工作,辅导员经过培训合格后上思政课。聘请优秀企业家、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优秀校友等校外专家学者,融入学校思政工作队伍。组建以思政专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企业导师为主的“融合型”教学团队,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通过打造“融合型”教学团队,将思政理论、专业技能、学生学情、行业发展等融入到教学中,增强思政课的感染性、针对性、实效性,延伸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价值导向、实践体验,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发和运用。

“理实一体”思政课程体系。基于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高职生学习特点,在确保国家规定的思政课学时学分基础上,优化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增设1个学分思政课实践教学,开设“四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等4个学分的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基于行业、产业、企业独有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体现职教特色的行动导向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探索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形式。创编“活页式”思政实践教程,落实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采用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以课堂实践育人为核心,校园实践育人、企业实践育人、社会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实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以思政理论课引领思政实践课,以思政实践课深化思政理论课,增强思政课育人效果。

“校企协同”课程思政体系。学校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出台课程思政方案,开展课程思政培训,培育课程思政团队,形成示范课程。在企业真实场景中,深入挖掘行业、企业、岗位中的思政元素,编写课程思政教案,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在真实岗位中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实现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并育。

三结合: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思政课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学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思政教育相结合

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以思政专员为核心组建“融合型”教学团队,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促进思政课和专业课相互结合,开发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思政课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打通使用,思政课关注学生的思想困惑、现实困难、未来发展,思政工作延伸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价值导向、实践指向。

学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思政教育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实现校企双方目标一致、方案共商、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将企业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校企协同育人。

通过多年的扎实探索,学校思政教育荣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思政课优秀课程、思政工作优秀品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多个奖项和称号;培养高等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奖励基金获得者以及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思政课优秀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优秀思政工作者等多人。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涂凯迪)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