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赋能思政 贡献“三教”改革毕节案例

作者:杨慧 池涌 主洪国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4-01-10


“三教”改革是落实国家职教改革发展部署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以虚实融合、泛在学习构建思政教育虚拟仿真教学实践基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师生品德修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并形成教育部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创新应用”专项课题“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ZJXF2022103)系列研究成果,为思政教育“三教”改革在高职院校的落地贡献毕节案例。

信息赋能

聚焦育人本质

学院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思政教育,却始终不忘本——思政课需要守正创新,教育技术应关注教育育人的本质。因此,学院反复求索“虚拟仿真可以解决思政课教学什么问题”,围绕着“为何建—建什么—怎么建—如何用”这一建设使用逻辑,创新构建出“以实促虚、以虚带实、虚实融合”的思政教育虚拟仿真教学实践基地,打造出“线下基地+线上平台”泛在化思政智慧学堂。

学院的虚拟仿真基地建设架构,以思政课程教育为方向,下设以思政课程为主题、文化思政为浸润、课程思政为延伸、网络思政为创新的四个维度;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下设精品课堂、精品课程、场景思政、专题教育四个维度;以教学资源为支撑,下设内容资源更新(多渠道思政课程内容、案例汇聚)、资源呈现形式(微视频、VR/AR/MR虚拟仿真、互动问答等);以教学方法和模式为路径,下设案例式、启发式、情境式、体验式、互动式、混合式、移动式7种模式;以教学评价与改进为结果,下设评价内容标准(思政专家、教育专家)、考核评价形式(互动抢答、量化考核、跟踪评价)两个维度。如此一来,在持续优化调整下,学院形成了“多形态技术支撑+多渠道内容资源支撑”的知识场域,打造出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

夯实阵地

把握核心要义

虚拟仿真基地的核心,在于内容。因此,学院一方面聚焦思政主题的凝练,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目标,以深化学校新时代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为主线,围绕“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三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建设专题内容,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在聚焦点上,聚焦服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在场馆模块建设和课程模块教学中有机融入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将信念、信心、信任等核心要素融入案例教学,推动思政虚拟仿真资源与教育教学入脑入心。

另一方面,学院以沉浸式虚拟体验融入教学,随时满足学生的需要。实现线下和线上联动,打破资源使用壁垒,提高资源利用率。线上思政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服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功能,强化知识印象;线下思政教育侧重于授课过程中的情境体验,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衔接。线下基地围绕“初心使命—学习强国—时空穿梭—砥砺‘黔’行—匠心育人—岁月留声—桃李芬芳”,设置了7个特色鲜明的专题学习区,将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紧密结合;教学区设有不同规格的思政主题智慧教室、小组学习研讨室、教师备课室、远程会议室及思政“大讲堂”融媒体中心,并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和虚拟仿真资源,将党的二十大相关资源、毕节红色革命史、试验区建设史等多种虚拟仿真资源融入专题教学,实现启发式、互动式、沉浸式、混合式教学。

拓展功能

发挥辐射作用

夯实虚拟仿真基地核心后,学院充分发挥辐射性效能:对于地方文化而言,基地紧扣地方文化,与毕节党史馆、同心馆、博物馆等单位联合,有效解决了有形和无形、历史和地方区域思政教育融合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与干部培训相结合。对于地方思政教育而言,基地把校内外、毕节市各相关部门的优秀思政资源协同聚集起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毕节名师大家系列思政专辑授课的常态化开展,成为区域优秀思政资源协同共享的重要阵地。

学院基地的打造,有效解决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因设备、场地、经费、安全等方面因素导致一些实践活动无法进行的问题,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使学生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与深层次感悟。同时,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体验与互动、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以信息技术激发思政课魅力,将沉浸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虚拟式教学等新形态实践教学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形成了“互联网+思政”模式下的新型思政课教学成果。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