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内涵式”就业体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就业新模式纪实

作者:蒋夫尔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4-01-09


日前,记者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新疆农职院”)了解到,在就业市场严峻的形势下,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依然亮眼,名列新疆高校前茅。谈到就业,这所学校上上下下的感受是:不难。

何以不难?

“这得益于学校10年来坚持不懈着力构建‘内涵式’就业体系,从而实现了‘精准、硬核、稳定、长效’的就业目标。”新疆农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贵泉说。

就业和招生“两脱节”如何破解

“其实,我们学校的就业工作从招生的时候就开始了。”新疆农职院副院长王海波的一句话,让记者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招生是招生,就业是就业,为何“混为一谈”?

原来,10年前,为破解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新疆农职院开始对就业工作进行探索创新。改革的第一招就是从招生工作入手,把就业DNA从一开始就植入招生工作中。

“作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我们所开设的专业基本和‘三农’有关,毕业生就业也基本在‘三农’一线,或者相关企业。”王海波表示,这些特点决定了学校所招的学生要对专业感兴趣,甚至有这方面的职业理想,否则,即便学生学成毕业,也不愿意去专业对口的企业就业。

厘清毕业就业和专业招生这一头一尾的关系,新疆农职院决定在招生上进行改革,避免出现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所学专业领域就业的现象。

高职院校招生形式多样,特别是单独招生,怎么招、怎么改,大有学问。新疆农职院把破解的目光投向了各分院的专业教研室。

“专业教研室天天接触专业,研究专业,最懂专业的特点。”王海波说,“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这个专业,各专业教研室的人员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

于是,学校把招生计划的制定权“下沉”到分院的专业教研室。一些分院的专业教研室很快就根据实际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了调整。

在学校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要么到生产一线,要么去涉农业机械的企业,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艰苦。要是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兴趣或者职业理想,毕业后,可能就业就比较困难。改革后,该专业教研室把自主招生比重扩大,目的是招到对专业更有兴趣的学生。

在自主招生中,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面试团队,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评,面对面交流“对未来的设想,了解职业愿望”。新疆农职院农业工程分院机电工程教研室主任田多林表示,把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招进学校,事实上也就为学生毕业时顺利就业奠定了基础。

在新疆农职院,一个专业招多少学生,也是由分院的专业教研室决定的。招多招少是在对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研判未来的岗位数量和需求情况,最后进行综合判断确定。“通过对多年积累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决定专业当年招多少学生。”田多林说,“这样做,就是为了确保毕业生就业的时候,有充足的岗位和企业可供选择。”

招生和就业工作的融合,帮助学校出现了招生就业两旺的局面。新疆农职院招生就业办负责人乔晓丽介绍,2023年学校招生计划完成率为100%,其中内地计划完成率自2008年后首次实现100%。招收各类新生5242人,生源质量显著提升。2023年学校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居自治区高校前列。

就业和教学“两张皮”怎样融合

“按照过去的工作模式,就业和教学是两拨人在做,教学的只管教学,就业的只管就业,导致了就业和教学‘两张皮’现象。”杨贵泉说,“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就业看教学,就业和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改革后,新疆农职院的就业工作从负责学生工作的部门,转移到了各分院的专业教研室,并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管。由此,从管理上看,教学和就业整合到了一起。

新疆农职院农业工程分院副院长武晓蓓说:“在这种管理机制下,各专业开设哪些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都要相关负责人做到心中有数。”

如今,对准岗位设课程,学校每年都组织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最新需求和岗位规格,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最受企业欢迎。”武晓蓓说。

在教学过程中,各专业采取一名企业教师加一名校内教师穿插授课的方式,让企业的最新工艺、生产的最新方法和最新技术能第一时间进入课堂。教授采棉机课程时,学校与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公司合作。企业不仅提供导师,还带来了先进的农机具。

“教学与就业融合在一起,倒逼我们走出去,紧盯行业、产业、企业的发展变化,把最新的技术和工艺融到教学中。”新疆农职院动物科技分院院长柳旭伟说,这种模式下,教师大力推进教学计划、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实际的“零距离”,有效助力学生技能成长。

因此,当楼房养猪模式在新疆刚一出现时,柳旭伟马上实地调研,不到半年时间,这一新模式和新技术就被他引入到了畜牧养殖的课堂教学中。

改革后,教师发现,拿着书本教的教学模式行不通了,学生的就业教育、就业指导等都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如今,一有时间,各专业课的教师就一头扎进企业,调查研究,把企业里最新的技术学回来、引入课堂,实现教学和就业的融合。

此外,学校还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追踪了解学生毕业后23年就业情况,并结合学校每年自己调研的成果,与行业、企业的专家一起讨论修改审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学生一只脚踏进学校,另一只脚就必须踏进企业。”杨贵泉说。

就业和双创“两条路”如何打通

在新疆农职院,有一个没有学生的教学分院——创新创业学院。虽然没有学生,但这个学院却服务着全体学生。

过去,在新疆农职院,“双创”教育和就业联系得不紧密,各干各的,走的是“两条路”。改革后,新疆农职院构建起了就业和“双创”紧密的联动关系。“创新思维每个学生都要有,这在我们学校是上上下下的共识。”杨贵泉说,“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剥离出来没有意义。”

学生一跨进校门,首先要上的就是由创新创业学院开设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这门课要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全面了解和规划,对提升哪些能力、三年后达到什么水平等做到心中有数。”新疆农职院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秦培鹏介绍,随后学生还要“进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培养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如今,新疆农职院构建了由“双创”教育必选课、公共课、选修课构成的完整课程体系,并将就业融到创新创业教育当中,让创新创业思维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生活习惯。

2018届毕业生赵文博,是园艺专业学生。“双创”课程点燃了他创新创业的热情。在校期间,他的创业项目得到学校支持,并在学校的“双创”基地孵化成功。2017年,他把乡里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了“伽师县英买里乡红钻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该合作社每年生产、销售西梅1500多吨,收入2000多万元,带动当地500多个农民就业,200多户村民致富。

新疆农职院还把孵化功能进一步下移,打造微孵化中心,每个教师都要指导学生的“双创”项目,学生也要通过专业实训参与项目,学习创新方法和创业知识。新疆农职院“绿色产品中心”刘旭新博士团队,就带领了一个提升大蒜中氨基酸含量“优蒜有你”的研究项目团队,10名学生通过项目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全部在企业就地就业。

“我们还建立起了国家—自治区—州级—院级—专业级5级竞赛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至少参与一个项目、参加一次竞赛、经历一次创新、体验一次创业,磨炼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杨贵泉说。

在“双创”教育过程中,从学生选题、学校培育、竞赛历练到对接企业、成果转化,“五步法”形成闭环。杨贵泉表示,学生学会了工作方法,创新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这样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双创”教育让曾经一度迷茫的大三学生闫建锋找到了方向。“上职业规划课程的时候,在老师指导下,我开始了解自己,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闫建锋对机械和设计感兴趣,于是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工程师。大二时,他有了创业的想法,并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成功研发出了“智慧绝顶设备”——一种精准智能棉花打顶机器。

“双创”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可喜变化,也为学校就业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秦培鹏说,如今,学校学生创业率平均达到6.7%,远高于全国高校创业率平均3.0%的水平,学校每年孵化1300个左右的“双创”项目。“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两条路合在一起走,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提升对就业的助力是全方位的。”

将就业“融”在学校所有工作中

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这个庞大的运行系统中,一直遵循条块分割和垂直管理原则,也就是相关部门各管一块,招生管招生,就业管就业,教学管教学,即便有交叉或者融合,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机制,全员抓就业往往仅停留在帮毕业生找岗位这个层面上。

新疆农职院认为,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就是建立起一套“内涵式”就业体系。因此,在改革中,新疆农职院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对就业工作体系进行改革,而是从涉及办学“内涵”的方方面面出发,对招生、教学、管理、育人、“双创”、就业等体系进行一体化系统性重构。这之中,就业是“牛鼻子”,一切围着就业“转”。

采访中,说起“内涵式”就业体系,记者在新疆农职院听到最多的词是前置、下沉、融合、贯穿、贯通、无缝衔接等,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融。通过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将就业工作“融”在全校所有工作之中。

“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发现,当就业工作和‘三大规律’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业才顺畅稳定,受就业市场变动影响较小。”杨贵泉说,“一是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二是职业教育规律,三是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规律。就业工作一旦与这三个规律结合起来,融在一起,那么,就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内涵’了。”

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是什么?答案是人人出彩。为了“人人出彩”,需要多样化、个性化培养人才。为此,学校各专业教研室与企业一起从教学入手进行改革,针对性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内涵式”就业体系,还得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杨贵泉说,各分院的专业教研室身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前沿,他们对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岗位需求最为了解。从职业教育规律来说,分院的专业教研室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体负责部门,由其负责就业工作再合适不过。无论是与企业对接,还是找岗位,专业教研室和专业课教师都是“行家里手”。

“内涵式”就业体系构建,需要遵循的第三个规律就是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规律。“专业所涉及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在人才培养中,也要严格遵循这样的规律。”杨贵泉说,“要打破传统的‘课堂上养牛,教室里种田’的模式,把教学活动、实习实训融入到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规律中。”

通俗地说,就是养牛就按照养牛的规律来教,涉农涉牧的专业,就按照动植物生长规律来教。在新疆农职院,一些专业的学期是从4月份开始的,到10月份结束,因为4月才开始播种,10月份庄稼成熟才开始收获。改革后,这些专业的教学打破了六学期制,课时也打破2小时制。

在这里,就业工作就像盐溶入水一样融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及学校工作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改革后,新疆农职院建立起了一套绩效考核机制,将就业工作纳入每个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的绩效考核之中,真正让就业工作变成了全校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形成了全员关心就业、全员为就业服务、全员抓就业的良性局面。

“我们扎根新疆大地办职业教育,学生从基层来到基层去,70%的学生去了基层一线就业,80%的学生回到了家乡,建设家乡。”新疆农职院党委书记葛亮说。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