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南通职业大学:实施“四项机制” 扎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工作

作者:曾静 孙勤海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3-12-29


南通职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聚焦“党管人才、高薪引才、人尽其才、服务育才”四项机制,锲而不舍地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党管人才,构建组织机制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先后研制出台《南通职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南通职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与考核标准》《南通职业大学高层次及紧缺人才柔性引进暂行办法》等人事人才管理制度近40项。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委书记、校长“双组长制”,统筹协调解决人才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做到成熟一个、引进一个。三是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学校主导、学院主体”的原则,学校人事处初审应聘人员基本情况、推荐符合基本条件的人选,二级学院进行适岗性评价、推荐面试人选,学校组织面试、体检、考察,学校领导研究确定拟聘人选,人事处办理入职手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近3年,引进海内外各类人才124名,引培享受国家津贴专家2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教育部门名匠培养计划培养对象1名;柔性引进大国工匠2名、全国教学名师1名、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名,选聘产业教授19名。

坚持高薪引才,筑牢保障机制

一是设立引才育才专项资金。学校建立人才工作专项经费,每年经费预算不低于1300万元,超过全年学校支出预算的3%;每年为高层次人才发放安家费不低于400万元、设置科研启动费不低于200万元,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提供专项建设资金不低于300万元。二是大幅提高人才待遇。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不高于300万元的购房补贴和5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自主培养的博士,按期毕业可以获得10万—16万元的奖励;单独设立高层次人才津贴,聘任在正高级专技岗位人员8000元/人年、博士学位人员5000元/人年。三是特殊人才“一事一议”。学校根据引进人才实际情况以及专业紧缺程度,采用特殊政策,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人才;对于条件特别突出的,可根据业绩成果适当上浮引进待遇。

坚持人尽其才,创新评价机制

一是确立“重师德”的首要评价标准。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负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重新设计教师岗位绩效考核内容,将思想政治考核改为师德师风考核,考核内容为符合性规定与禁止性行为相结合,考核方式实行自评与组织评价相结合,同时优秀比例不超过30%;制定教师师德行为正负面清单,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的首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构建“重业绩”的职称评聘制度。以业绩为导向,制定学校职称自主评审办法,明确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等11个系列评审资格条件;增加申报人述职、答辩等环节,在学科组评议环节对学校、社会的业绩分值占比为80%,在专家评审环节对学校、社会的业绩分值占比为60%,学历资历只占10%左右;制定针对副高岗位评聘的专门办法,提出统筹使用副高专技岗位评审名额、通过评审的副高人员年度考核合格者兑现校内待遇、空岗范围内兑现国标工资及其他待遇等具体措施。三是完善“重贡献”的考核分配机制。坚持“规范统筹”与“搞活激励”并举,确定了“按劳取酬、按职取酬、按责取酬、按质取酬”的基本原则,把绩效工资分配和绩效考核紧密结合;教职工考核以业绩、质量、贡献为标准,注重对学校的贡献度考核,全面考核教职工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等内容。

坚持服务育才,夯实养成机制

一是做后勤保障“服务员”。学校在与高层次人才签订聘用合同2年内,提供租房补贴;积极对接地方政府部门,全力争取地方人才政策支持,协助解决人才子女入学和配偶工作安置等问题。二是做高质量发展“规划师”。实施“种子库”计划,建立了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的教改团队,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学习培训、成果应用与转化,实行组长负责制、人员动态调整制、定期工作报告制、阶段成果汇报制和年度工作考核制;实施“狼山”计划,不断推进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师培养工程,整体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水平;实施“硬核”教师补充计划,按照“专业—课程—师资”逻辑确定师资总量,有序为核心课程配备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能力、精湛的实践操作技能、极强的科研教改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硬核”教师;实施“名课优师”计划,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评选校级教学名师,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起“校级—省级—国家”教学名师培育机制。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