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卓越课堂认证”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丁永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3-11-01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现代纺织技术“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中,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平台、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改革,将改革的焦点对准课堂,推进“卓越课堂认证”计划,撬动课程建设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系统改革,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

“卓越课堂认证”是采用认证作为质量合格评定方式、由认证机构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的活动。认证由学校教务处和质量办共同组织,分工协作。教务处制定实施方案,设计认证程序,发布认证通知,出台保障措施。质量办确定评分标准,遴选认证专家组成认证工作小组。认证工作小组对申请认证教师提交材料和教学活动进行打分。通过把教学改革的要求融入认证标准,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以“四维目标、四项改革、四步流程、四个联动”为核心的“卓越课堂认证”体系,推动教师开展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

四维目标。围绕课堂价值、产业、技术和产出四个方面,学校构建了“育人目标高位、教学内容高端、信息技术高效、学生技能高超”的卓越课堂“四高”标准框架,提出了“情感培育强思政、内容组织项目化、教学过程信息化、评价方式融赛证”的课堂改革要求,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由知识技能向信念理想跃升、教学内容从陈旧技术向先进技术更新、教学物态从传统教室到智慧空间赋能、评价方式从分数衡量向达标晋级转变。

四项改革。凝练和聚力高职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和要求,确立“卓越课堂认证”的基本内容,构建对应分值的标准体系,推动四项改革。一是课程思政改革,推动各类课程和思政课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挖掘和提炼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课程教学,强化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融入、教学评价的改良,同时大力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二是课程项目化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维,重构课程内容和结构,整合形成从简单到复杂的几个项目,通过项目实践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项目设计中,利用学校工程技术中心、公共实训中心、企业驻校工作室、非遗大师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园等平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培育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三是课程信息化改革。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信息技术赋能下的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四是课赛融合改革。对接技能大赛项目,融入产业新技术和新标准,对接课程标准和竞赛标准,将竞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促进课程内容与“1+X”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岗位技能标准的融通,扩大学生受益面。

四步流程。遵循“易操作、可接受、有成效”原则,构建“认证申请—资源建设—课堂实践—说课展示”四阶段认证体系。由教师申请认证环节开始,进入三个打分环节。在资源建设环节,教师提交包含改革后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教学资源。在课堂实践环节,教师提交教学实录视频,反映教学活动实况,体现教学改革要素。在说课展示环节,教师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课程思政、信息化手段运用、考核评价等改革进行说课,并结合具体教学单元或者任务实例进行展示。以半年为认证期,以三年为有效期,对课程和教学改革进行逐项认定、综合评估和持续认证,推动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四个联动。推进“教学沙龙研讨、教学优秀认定、教师大赛对接、职称晋升考量”四联动机制。每学期举办专题教学沙龙,邀请校内外教学导师、已认证的优秀教师作专题报告,创建教学社区。将“卓越课堂认证”结果纳入年度教学质量优秀评价,从认证教师中选拔国家、省级教学比赛选手,认证结果折算成职称晋升量化分数,构建了基于认证推动教师发展和课堂改革双向促进的联动机制。

“卓越课堂认证”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及“挑战杯”“互联网+”等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奖项,教师获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卓越课堂认证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成果获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课堂层面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变革也推动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已有9项“国字号”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国家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等“硬核”成果,专业群“四共享、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以职业技能与专业教学标准为核心的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培养了一批质量过硬的“纺织工匠”,在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领域打造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