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团队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足食品产业需求,服务区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提升职教核心竞争力,为“双高”建设凝心聚力。
师德引领
守护育人主阵地
以德为先。食品学院以江苏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为契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编制《学院师德师风手册》,量化师德师风考核,开设“红色先锋”讲坛,培育省优秀共产党员1名、省教学名师1名、师德标兵等4名,以身边的榜样坚定教师育人信念。
思政融入。将“恩来精神”与食品安全文化融入课程建设,将良心、诚信融入课堂教学,培养为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加强监督。将师德考核放在教师考核的首位,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等工作中实施一票否决制,开展师德主题教育,防微杜渐,时刻为全体教师敲响警钟。
多元融通
形成共同体协作机制
校企融通,打造课程“双负责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技能大师与行业专家担任兼职课程负责人,形成“校内+兼职”的课程“双负责人”机制。校内负责人负责课程理论部分的建设及教学资料的撰写,兼职负责人负责课程实践技能标准的调研与收集,双方共同确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考核标准,共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食品生产技术”与“酸奶及冰淇淋生产技术”2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0部国家规划教材,《食品生产技术》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校校融通,形成“协作共同体”机制。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大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5个食药安全专业领域的国家教学创新团队共建卫生健康协作教学共同体,实施工作简报制度,分享各团队经验做法与特色亮点,教学团队成员互兼互用,承担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模块建设等不同项目,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共同进步。
校内融通,创新“一课多师”教学模式。校内跨院系、跨专业协作,发挥教师专精特长,实施“一课多师”教学模式,促进团队协调发展。联合校内机电、信息技术、思政等专业教师,在食品智能生产、食品在线检测、食品包装设计等课程内容上实施“一课多师”,进行模块化教学,将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智能生产线操作与维修、智能化在线检测等技术前沿融入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实现食品智能化生产与检测等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立项国家教学创新团队子课题“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
双管齐下
提升“双师”硬实力
立足岗位,苦练教学能力。根据专业群教师专业和职业规划,安排教师到企业教师工作站、产业学院、深度合作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学习工艺改进、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方法,编写活页式、立体化等新形态教材10余部;将企业案例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实践技能不断提升,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获省级奖项9项,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省级奖项10余项;获评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人获评“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及“青蓝工程”骨干教师。
立足产业,提升服务能力。立足江苏食品产业需求,建成食品专业智库,立项江苏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协同创新培育基地,协助编制《淮安市食品产业集群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等。服务地方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技术服务经费到账800余万元。面向淮安市200余家食品行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开展检验员培训、微生物培训400余人次,全面提升淮安市食品企业的质控能力。
能力导向
拓展教师团队国际视野
加强培训,提升国际化教学能力。组织华沙生命科学大学食品营养产业创新培训,促进教师了解食品加工创新技术,与培训讲师探讨专业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沟通能力;组织教师参加新西兰高等教育方法培训和中德双元制精英师资提升项目,扩展教师的国际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多名教师加入IFT等国际食品行业组织,了解国际食品研究前沿和创新技术,提升了教学质量;专业负责人在国际会议上分享个人研究成果,专业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打造平台,强化服务境外专业建设能力。建设Highfield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中心,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多名教师获得食品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职业资格考评员认证,具备为学生培训和考试的能力;开展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输出项目,制定了坦桑尼亚食品加工技术员5级、食品检验检测技术4级职业标准,提升了教师的国际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建设能力;开展郑和中心项目,为巴基斯坦讲授“食品分析”与“食品营养学”两门课程,团队教师的国际视野、国际理念与国际交流能力得到全面拓展、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