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理念和新举措。2022年7月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大思政课”之“大”决定了“大思政课”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这一固定的教学空间,也不能仅仅聚焦在课堂教学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发挥其他各个领域和渠道协同育人的作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通过筑牢“四个阵地”,联动“四个课堂”,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用好理论教学主课堂 筑牢思想理论高地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以班级授课制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活动,是思政课实施的主要途径和中心环节。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系统全面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建立必要的理论认知。学院把办好思政课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探索基于类型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两条主线,在学情调研的基础上,持续实施和深化专题教学改革,精准把脉学生的思想兴奋点和理论困惑点,实施以问题导入、专题深入、案例嵌入、点滴融入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形成了凸显职教特色的专题教学体系。
放眼社会实践大课堂 建强实践教学基地
在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学院联通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和校外实践,组织师生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观察走访活动,形成了由一次课前演讲、一份课堂活动总结、一次社会实践、一次知识竞赛、一篇读书心得组成的“五个一”过程性考核机制,积极开展“革命旧址讲新课”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与南湖革命纪念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等多家单位合作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学生在广阔天地间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
拓展网络教学新课堂 抢占网络教学领地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发展完善,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主动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大势,积极占领网络教学领地。学院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建立基于精准化学情分析的学情大数据平台,实时跟踪学生思想动态。制定“互联网+”教学方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共享名师示范课,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实施教学改革,打造别具特色的网络新课堂。
挖掘文化育人隐形课堂 打造宣传文化阵地
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凝练了以金融文化、诚信文化、校友文化为基本架构的三维文化育人体系,实现了行业特点、职业特征、学校特色的相互融合,共促文化育人。学校进一步挖掘文化育人隐形课堂,厚植红色文化基因,将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建设党史学习教育长廊等宣传文化阵地,营造以文化人的良好氛围。
学院通过筑牢思想理论高地、建强实践教学基地、抢占网络教学领地、打造宣传文化阵地,实现理论资源、实践资源、网络资源、文化资源的协同供给,促进思政小课堂、网络新课堂、社会大课堂、文化育人隐形课堂的深度契合,构建集理论知识探究、实践活动体悟、线上线下互动、校园文化浸润于一体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近年来,学院入选浙江省首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建设单位,立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首批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教育部示范马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获批浙江省级研究中心基地1个、省级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2个,合作共建的项目《高职思政课“三化驱动、四育融通”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未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将继续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