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校企耦合”协同育人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发布日期:2023-05-19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是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牵手广州市敏嘉制造技术有限公司(上游企业)和广州市同晋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下游企业)共同打造校企合作项目。采取番禺职校校内共建200平方“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并在广州市敏嘉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同晋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构建“敏嘉实践基地+校中厂+同晋实践基地”的合作形式。通过共享师资、共建先进技术服务平台、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同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育人平台。为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贡献人才智力支撑。

一、背景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导致人才需求多样化、高端化、复合化,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等文件精神,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积极探索对接先进制造业的育人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专业建设实践中,对照区域加工制造类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梳理改革中遭遇的瓶颈,发现唯有进一步精准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教学和评价模式,创新培养融“操作、工艺、装调、生产技术管理”于一体的数控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才能紧跟“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的时代步伐,更好促进就业创业。

二、“校企耦合”协同育人

以校企共同开发复合型课程,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为媒介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间“管理、技术、规范”联动,落实落细“共育人才、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享师资”等协同育人行动,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精准对接需求侧,构建“课岗对接、校企耦合”精准育人模式

以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为指针,准确定位中职层次数控人才的培养规格,以“专业课程”精准对接“产业岗位”为核心,通过校企间“管理、技术、规范”联动;以共育人才、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享师资等具体项目为校企耦合连接媒介,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学环境与生产车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四方面精准对接,建构了“课岗对接、校企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融“操作、工艺、装调、生技”于一体的数控复合型人才。如图1所示。

图1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岗对接、校企耦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围绕课程实施,校企共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围绕复合型课程的实施,按岗位链与基地链对接的思路,遵循“设备生产化、环境职业化、理实一体化”的原则,校企合作共建“产、学、教、培”四位一体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以“料库+工业机器上料+多联机+下料机械手+传输带”组成压缩机气缸全自动生产线。智能制造线从上料到成品完成共16道生产工序,全部由机器人配合机床一次性完成,日生产量达1000件,成为实实在在的“无人工厂”。如图2所示。

该基地利用学校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协同企业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企业利用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优势,帮助学校解决相关专业的教学难题;企业支持学校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企业鼓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支持企业干部、职工和各类人才培训,采取定向办班、岗位技能培训、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积极开展行政及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校企共建集教学、培训、项目开发、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创业型和实用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

图2 智能制造生产线结构功能示意图

(三)以基地为载体,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共育共培平台

以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为平台,招收智能制造“实战特训班”,年培养学生20-25名,培训周期40周课程,由校企三方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派遣教师或技术人员援课、共同安排生产实践、共同管理,创新现代学徒制,实践“校企耦合、协同育人”模式。

以智能制造生产线为载体,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智能制造技术》课程,课程共包括自动料库使用与维护、工业机器人使用与维护、桁架机械手使用与维护、多联车铣复合机使用与维护、加工压缩机气缸件、加工消防瓶阀座等项目,如图3所示。每个项目包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功能应用、操作使用、安装维护等内容,教学与企业生产完全对接。

图3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结构图

三、基地实践效果显著

(一)育人效果明显,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自2018年共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以来,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计划开展教学,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学业评价等环节。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先后培养了数控专业300多名专业学生,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升,2020年第一届智能制造“实战特训班”20名顺利毕业,现有何定生、周梓俊、任旭等多名毕业学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也实现了专业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实现校企双赢。

(二)教学团队快速成长,“双师”素质明显增强

通过项目锻炼,教学团队的技能水平、生产管理能力、教学水平等快速提升,“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5%,专业素养明显提升。其中1人获广州市“百千万”工程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获“广州市机械专业学科带头人”称号。教学团队共获奖59项,发表相关论文12篇。

(三)标志性成果丰硕,数控专业高水平发展

2019年“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被评为番禺区示范性实训基地、2020年该项目被立项为广州市“产教对接、校企合作”项目。以智能制造生产线为载体,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智能制造技术》课程2019年被广州市教育局立项为市级精品课程,校企共同编写的教材《智能制造技术》已形成初稿,并送出版社审核等待公开出版,该项目的实践有效推进了数控专业高水平发展。

(四)育人模式改革影响面广,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成果已在校内汽车、机电、电子、物联网等6个专业推广应用,辐射带动《普通车铣复合加工技术》、《数控车铣复合加工》等一批课程建设。近3年来,先后有广西省南宁职教中心等14个教育机构到校观摩与交流,先后有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市人大等政府部门8次现场调研;成果在中国教育报、机械教研会等平台上公开推广4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经验及规划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及探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确保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

学校重视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职教集团董事长参加;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专人负责推进和协调校企合作事宜。制订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了校企合作规范化、常态化。

(二)加强沟通,深入合作,共享共赢

学校自开展该项目校企合作以来,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构建了“6321机制”,即提升“6”个“共同”——共建课程体系、共同评价管理、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双师队伍、共促招生就业、共同技术研发;实行“3”层对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实习对接生产;建好“2”种“课堂”——把企业搬进学校,把课堂搬进企业;最终实现“1”个目标——企业生产性效益和学校教育性效益共享共赢。

(三)未来发展计划

进一步深入开展合作,将该项目打造成区域产教融合示范性实训基地,每年向区域智能制造企业输送优秀技术技能人才20人以上。并通过项目引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校企融通课程开发再上水平,数控专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打造3-4名智能制造技术技能双师型教学名师。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