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于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该专业群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雄安质量”工程标准,围绕“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和“1+X”证书制度,将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三类受教育群体纳入统一课程体系,基于“学分银行”构建弹性学制,建成运行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符合“雄安质量”的“三位一体”建筑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京津冀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高地。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学院适应“雄安质量”人才培养和终身教育的新需求,以服务京津冀建筑业高端为切入点,组织专业群调研,确定专业群面向的核心岗位数量,明确各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邀请校内、校外(产业及教育界)专家组织召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会,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及核心能力要求,编制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报告。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从专业能力、项目管理、解决问题、终身学习等多角度创新构建建筑工程技术集成应用能力模型,进而构建课程体系。采用课程选修自主、岗位训练共享、学分存兑灵活、学习时间有弹性等方法,实现教师、课程和学生的自由组合、多元共享和互融互通,构建符合“雄安质量”的“三位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自2020年起,学院在专业群选取百余人进行专业群课程体系试点运行。针对不同类型受教育群体的需求构建模块化课程,校企共同开发形成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包含四个方向、七个岗位群、八个模块化课程模块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由150门课程和157种能力交叉组合的23550个课程能力模型。
开展“学分银行”实践探索
学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有关“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建设任务和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全民终身学习”的“学分银行”建设。按照课程实施的先后顺序,将课程分为专业群共享课程模块、专业群融合课程模块和专业群互选课程模块三部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院充分发挥“学分银行”对学分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功能,对于职业教育在校生和开放教育社会人员,录取入学后,按照学分要求和课程模块开设顺序自助选课,其中社会人员可以根据“学分银行”的历史积分或积分兑换规则,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社区教育培训人员,可以根据个人学习需求,自由选取不同阶段的课程模块进行学习,实现弹性学习和学分积累。经过考试认证环节,职业教育在校生和开放教育社会人员达到毕业学分标准可以获得学历证书,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核可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社区教育培训人员通过职业技能考核可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证书的学习成果存入“学分银行”,为终身教育提供学分依据。在满足受教育群体多元化需求的同时,进行推广应用,逐步形成区域模式,进而为国家“学分银行”提供经验和参考。
满足不同群体学习需求
学院对接符合“雄安质量”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适合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相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使不同类型的受教育群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课程模块。专业群共享课程模块主要提供人文素养类、岗位通用类、就业指导类、创新创业类等课程;专业群融合课程模块包括建筑设计类、施工技术类、计量计价类、建筑电气类等课程,学生可以选择多类课程,实现多项职业技能的融合;专业群互选课程模块以实践类课程为主,包括BIM信息化类、装配式建筑类、建筑八大员、各技能工种类等课程。基于自由选择的课程模块,满足了学员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及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积极推广辐射建设经验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职业教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上,学院3名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作为首批团队立项建设院校代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占军以《“双高”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实施》为题,进一步就学院特色经验进行专题分享,得到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在第二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题研修班上,学院和全国300多所同类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经验分享与座谈交流;学院在国家交流培训平台推介成果20余次,4年累计与300多所院校2万余人次国内同行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分享交流成果经验。举行京津冀校际共同体主题论坛和主旨培训,向省内外共同体单位进行经验分享,并由此辐射全国建筑类专业群。近年来,团队共获各种奖励50余次,其中省级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23人次,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赛获奖百余人次。下一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将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