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职业培训服务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类型教育定位的必然路径,也是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构建高质量职业培训体系,提升职业培训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已成为新时代职教改革过程中急需解答的重要问题。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近年来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现实需求,构建了适应新产业新经济、服务民营经济的职业培训高质量发展实践模式,为台州“三高三新”“两个先行”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构建全生命周期培训模式
加强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注重强化企业人员和中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学校生活实践,推出适合中小学生兴趣发展的职业启蒙、职业知识、职业实践和劳动技能培训项目。以技能实践教学为纽带,通过内化和整合信息技术、数学等基础课程,向中小学生全面传授职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意识。
开展企业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教师、企业技术平台等资源优势,以企业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尺度,针对区域民营企业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人才的培养,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分级分类进行企业上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再上岗培训。针对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需要,“量身定制”培训“菜单”,为中小微民营企业搭建“共享员工”的培训平台,提升企业职工岗位技术技能水平。
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培训。以“扩中提低”改革为目标,重点围绕从农村向城市地区转移的劳动力人员、失业人员、残疾人等主要群体的就业创业需要,因材施教提供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并将培训人员精准推送到各类民营企业。送培训下农村,把技术技能送到田间地头,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建立创新孵化器,对自谋职业和有创业愿望的员工开展创业培训。
开展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培训。通过送教育服务“入户、入社区、入养老机构”,面向老年群体开展“互联网+生活”等智能类培训服务,提升老年群体在智慧出行、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实践应用能力,弥合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促进老年群体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智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打造全方位职业培训资源库
推进职业培训基地库建设。全力推进现有的各级培训基地建设。以学校专业(群)核心技术、专业师资、高精设备为依托,对接区域产业需求,优化整合学校、民营企业优质培训资源,校企联合申报省市级及以上培训基地,扩充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种。不断拓展现场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教学模式,为高质量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保障。
推进职业培训综合体建设。整合行业协会、校地产教联盟、产业学院、社区学院等优质培训资源,依托行业龙头培训企业力量,围绕自动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培训服务项目,校地行企协同组建培训综合体,吸纳全球职业培训的优秀人才,为区域民营企业精准培训技术人才。
推进职业培训师资库建设。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职业培训能力水平,推进教师更好地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利用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聘请来自民营企业的大国工匠等高技能人才扩充职业培训师资库。
推进职业培训课程库建设。充分发挥专业(群)优势,开发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职业培训课程。引入“互联网+培训”的方式,增强学生培训弹性与实时性,打破传统培训的时效和区域局限,持续扩大职业培训的受益人群。课程开发注重周期短、需求大、易就业的特点,着力优化培训课程体系,打造品牌培训课程库。
完善全视角职业培训新机制
激活教师承担培训积极性。完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把职业培训的教学、管理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和年度考核,融通职业培训和全日制教学,将培训课时与教学课时、学员评教与学生评教相融合,并将职业培训课时纳入教师赴企业(社会)实践锻炼考核指标。
提升培训管理队伍专业性。推进职业培训管理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提升培训管理队伍数字化应用能力,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提升职业培训管理水平和质效。建立二级单位定期交流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落实职业培训“两清单一指数”制度,构建培训追溯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培训学员满意度调查与追溯服务。
增强全程考核评价导向性。强化工作考核激励,将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纳入二级单位工作考核内容。确立领导负责制和培训任务考核制,健全培训的规范体系和制度。学校对职业培训实施统筹监督管理,并定期进行职业培训项目监测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