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理念先导 守正创新 书写“大思政课”新篇章

作者:张国宏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3-01-11


长期以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领航、护航作用,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2022年7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若干重大举措。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刻领会“大思政课”建设必须遵循的理念和思想,立足学校实际,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与方法,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探索实践,使人才培养焕发出更加澎湃的生机与活力,其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树牢一流精品意识,聚焦“高品质”,建设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优质课程资源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首先要有高质量的主渠道教学,一流的课程教学资源是基础。适应“互联网+”时代思政课建设的现实要求,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高职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倾心打造,培育形成了具有高职针对性的思政课校级、省级、国家多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开放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遵循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开发设计了65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式知识点微课视频,强化问题导向,注重案例启发,构建了立体式、多样化、一站式的课程在线教学资源,课程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问题式的课程设计、交互式的学习空间,为高职思政课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益的帮助。共有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累计超过12万名师生选课在线学习,该课程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2年再次被认定为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立足课程特点,善用“大思政课”,结合抗疫素材和党史学习教育契机,精心制作了《五四宪法的诞生——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奠基》《战“疫”中的中国精神》《战“疫”中的中国力量》《战“疫”中浙江精神的生动诠释》《奋斗百年路 钱塘两岸共华章》等10余个思政微课视频,这些作品被“学习强国”平台选登发布共12次,其中5个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录用并发布,数量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创建“大课堂”,有效拓展思政示范和特色课堂的受益面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仅要讲好思政小课堂,也要善用社会大课堂;不仅要创新思政小课堂,也要善于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大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打造精品课堂,组织开展“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借助线上直播,发挥“云上大思政课”的示范效应,扩大辐射受益面。

2022年3月举办的以“奥运梦·中国梦·青春梦”为主题的“思想道德与法治”公开课展示活动现场直播,共有校内外600余名思政课教师收看,有效地发挥了优质课堂的示范效应。

上好“大思政课”,必须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乐讲善讲红色故事。2022年9月28日,特邀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副研究馆员袁晶率领的红船宣讲小分队来到学校“大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现场,为现场领导和师生带来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小分队从革命馆讲解员转变为校园红色精神传播大使,通过宣讲红色故事、演绎沉浸式情景剧和微党课等形式,讲述和演绎建党时期的经典故事,呈现伟大建党精神。该活动通过云上直播,校内外共有2.5万名师生观看了直播,纷纷给予好评。

“商院学子讲思政课”是学校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而精心打造的一项特色教学品牌活动。从2019年起先后举办了以“新时代·新梦想”“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第一届、第二届公开课展示活动,吸引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获得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赞赏。借助“商院学子讲思政课”这个载体,学院选拔培养出了一批传递党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学生宣讲员,参加各类思政公开课比赛屡获佳绩。在2022年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中,学校师生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22年10月12日,学校举办“同上一堂思政大课”——“青春献礼二十大·奋进有我新征程”第三届商院学子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决赛,学院学生变身思政课“小老师”,再一次演绎了一堂堂生动多彩的别样思政课。该活动面向校内外的现场线上直播有超过5.8万名师生收看,讲课学生在备课讲课的历练中收获了成长,学生观众在听课的过程中收获了感动,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建设红色主题展馆,树立“大情怀”,打造“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教学基地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既要建好用好社会实践基地,也要善建善用校本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投资200万元建成的“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馆”已于2022年9月28日正式开馆。该馆系是全国高职院校中首个系统化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主题场馆,已入选省英烈文化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

展示馆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由序厅、5个展厅和尾厅组成。依托丰富的图文资源,以“精神的力量”为主题,展陈内容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时期的精神谱系,全景式、立体化地呈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力量,生动鲜活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斗的伟大革命精神,为观众解读中国共产党成就百年伟业、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密码。同时,展示馆又立足于浙江的百年发展史,独具特色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红船启航、伟大思想萌发的历史,开辟专厅集中展示包括浙西南革命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蚂蚁岛精神、浙江精神等在内的浙江红色精神谱系,生动展现了百年潮涌的浙江风采。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党性教育基地和思政课教学基地,展示馆注重通过新技术创造新体验,采用LED大屏、多媒体电子交互屏、3D电子沙盘、VR、互动拍照等新技术设备,对精神谱系相关的数字资源进行可视化呈现。学校坚持“大情怀”的办馆理念,展示馆不仅用于本校思政课教学和党员日常教育,而且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致力于打造大中小学“大思政课”现场实践教学的创新平台,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从而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党员日常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努力成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的研修载体。开馆短短3个多月,展示馆已面向大中小学、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开展现场参观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80余场次,累计接待参观者超过4000人次,充分发挥了其“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展览展示和党史学习教育的综合功能与辐射影响。

倡议杭城六馆合作,搭建“大平台”,联手打造家门口的“红色课堂”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能“单打一”,关起门来搞基地建设,必须坚持开门办馆,开展馆际合作,共建“大平台”,共享“大资源”。

在“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馆”揭幕开馆之际,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倡议,展示馆与“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杭州市方志馆)、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讲习馆、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红色之旅”主题馆等6家红色场馆签订了馆际合作共建协议。协议约定,共同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互惠共赢”的原则,全面建立长期、紧密、务实的战略合作关系,聚焦“大思政课”建设、红旅研学等多领域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着力发挥红色资源集群效应,释放红色资源育人效能。如在协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方面,六馆约定协同建好用好馆际实践教学基地,开发现场教学专题,举办师生宣讲大赛、特殊节日纪念活动、“历史图片故事说”、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研学等活动,从而打造家门口的“红色课堂”。同时各方将选派或推荐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党政干部、专家学者担任各馆的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支持馆际开展落实“大思政课”教学和宣传工作。

同时,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馆”作为主要发起单位,与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讲习馆、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等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浙江省高校红色场馆联盟”,发挥高校红色场馆在文化传承和引领、实践育人和“大思政课”建设中的作用。

大中小学牵手共建,开展“大协作”,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学院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作共建,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彼此同频共振,形成高校“大手”与中小学“小手”相牵共进的局面。本着以合作促共赢、以交流促提升的发展思路,学校与杭州滨文小学教育集团、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等签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作共建协议书》,三方商定,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推进各学段教学目标的实现。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决定依托“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馆”,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和各主题实践活动,合力共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文化宣传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服务。

2022年10月31日,马院、团委与杭州市滨文小学教育集团共同举办的“学贯二十大·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在钱江湾小学报告厅精彩开讲,“00后”和“10后”的青少年变身舞台上的“小老师”同台展示,共同唱响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青春之歌。

新时代新作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浙商职院这片热土上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篇章。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张国宏)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