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质量是决定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除具备本专业基本能力外,还需具备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综合能力,这就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服务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重新厘定人才培养规格、搭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创建多元评价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装备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围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国家战略,服务山东省大力发展“十强”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培养掌握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复合型、发展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改革创新,勇于实践,与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创建了“双主体、三平台、四融通”装备制造类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学生通过学分认定、转换和替换,将参加技能大赛、实践项目、研发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认定的学分计入总学分,实践教学模式有效运转。学生的跨专业复合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有效提升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成果“双主体、三平台、四融通——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2022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契合产业,重构装备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逻辑起点
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技术要求由自动化流水线的操作、维护、管理等一般性技术要求跃升为流程再造、生产链管理、数据分析、营销、决策、设施设备智能化维护等现代化智能工业链运营高端技术,对技能型人才的“高技术性”需求凸显。
重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学校围绕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突出产业导向和应用导向,开展智能化背景下装备制造类人才岗位人才需求变化的调研,在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标准、产业标准和企业生产技术标准,明晰了装备制造类专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首次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技术规格”要求,重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契合了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高技术性”需求。
融通专业,培养产业急需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构建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体系。针对现有装备制造类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刚性、技能培训单一、跨专业综合实践技能培养不足的问题,构建了装备制造类专业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了“智能制造实训”“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操作实训”和“3D打印技术实训”等21门跨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开发《机床电气控制及PLC》《数控工艺及编程》《CAD/CAM基础》《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机械基础》等活页式教材12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跨专业融合、创新性、迁移性、协同性和持续发展性能力素质。
搭建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以智能制造认知为基础,以项目化、模块化专业技能实训为主体,以综合创新训练为导向,跨专业建设了智能制造认知体验实践教学平台、智能制造(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平台和智能制造产线级系统生产性实训平台三层次递进式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58个,开展项目式教学,围绕项目纵向挖掘和横向拓展技术技能,培养学生跨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出知识复合、能力多元和技术高端的特色。
营造“专业协同真实生产场景”。学校投资3600万元,建设了国内一流的产线级系统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工厂。该产线系统涵盖了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规划、加工制造、厂线规划和生产计划管理等一系列软件,既可以实物加工,又可以模拟加工(空运行),既可以成线连锁运行,又可以设备独立运行,体现了系统性、真实性的特色。生产性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训,解决了装备制造类专业缺乏智能制造系统级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团结、协作意识,并增强了学生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实践教学载体,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嵌入行业规范,将知识、能力、技术和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促进教育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吻合。
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更加吻合,促进就业
教学理念学生为本。综合实践教学三平台,跨专业分层次构建,学生依据个人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和职业倾向,自主选择实践教学平台和项目。既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又满足了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教学内容真实有用。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和案例)取自企业真实项目、技能大赛的项目和积累的以往学生创新创业作品等,着重培养学生跨专业能力,学生学习内容真实有用。
教学过程学生主体。综合实践教学平台,面向装备制造类专业开展“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教学,既有导师主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又有组班上课线上自学和线下答疑、训练的混合式教学,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大幅提升。
教学评价职业导向。开发职业能力导向的“四化合一”评价体系,将评价项目岗位化、评价标准企业化、评价能力综合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四化合一”,引导学生由“技能型”向“职业能力型”转变,保证了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更加吻合。
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在学校2016、2017和2018级三届学生中经过实践与完善,成效显著。在校学生实践能力大幅提高,装备制造类专业在校生参加各类竞赛,100余人次获得省级、国家奖项,其中国家技能大赛一等奖17项、二等奖等8项,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22项。毕业生质量大幅提升,学生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用人单位认可度和薪酬高,专业就业率连续4年超过99%,居全国同类专业排行榜首位。30%的毕业生成为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能手和管理骨干,涌现了一批以“山东省技术能手”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
同时,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有力带动了装备制造类专业内涵建设。学校装备制造类专业先后获批国家骨干专业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山东省品牌专业2个,生产技术研发中心先后获批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和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应用技术开发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打造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支、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省级教学名师2名,编写的3部教材获评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部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