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如何以数字技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级

作者:翟帆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2-08-24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度影响,世界正在经历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等的深刻调整,各国职业教育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一些共同挑战。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8月19至20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天津召开,来自123个国家和地区有关国际组织、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院校的700多名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共同寻求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机遇。

此次大会,“数字化转型”成为与会者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主旨演讲中提出,“整体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级,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凝聚着与会者共识的《天津倡议》强调,“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技能、绿色技能培养”。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级,专家学者们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对接新职业,升级人才培养定位

“数字技术要成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因为未来所有的行业、所有的职业都脱离不了数字技术。”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积仁说。他十分确定地认为,下一个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正在改变传统的职业结构,一些职业将逐渐消失,而数据处理工程师、元宇宙数字实体制造工程师等新职业在未来有着大量需求。

“现阶段我国既了解传统行业技术、业务流程与发展需求,又掌握数字技术的人才严重短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许建领指出,这一缺口大概在1100万人。“因此高职院校要升级人才培养定位,进行数字化转型,培养大批新型数字化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许建领看到,已有不少高职院校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与龙头企业共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学院,布局数字化产业及产业数字化专业群,许多教师已开始尝试各种数字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数字化的育人生态已初步成形。

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最能触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汤兆武的神经。这两年,他深刻感受到,智能制造既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路径,也是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主要形式。“具有数字化素养的制造业人才严重短缺,逼迫我们必须重塑人才培养定位。”汤兆武介绍,从2020年起,学校开始探索构建“数字化+X”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定位从面向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人才素质从单纯的技能型向“技能+数字化”复合型转变,全面推进各专业数字工匠的精准培养。

对接新岗位,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瞄准岗位人才新需求,开设数字化相关专业和对专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众多高职院校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增强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推进职业教育和产业精准对接。

作为全国高职院校的领头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精准对接区域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学院,打造出一批内容丰富、品质优良的数字化教学体系。“我们不仅设置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群,而且在全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许建领说。人工智能专业群的建设,带动了学校其他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全方位改造了学校的专业教育生态。

“全面提升职业学校能级,核心是对专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早在2017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卢坤建就敏锐地意识到,对专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依托工业互联网技术,学校开启了“工业互联网+专业”的改革。

在“人工智能+”“数字化+”理念的引领下,汤兆武领导下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七大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群,搭建了“通识课程+共享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方向课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依托泛雅教学专业资源库,对接国家智慧职教资源平台,实现泛在学习。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顺应数字技术与专业技术交叉融合新趋势,对专业进行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学校党委书记王丹中告诉记者,学校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顶层综合”的原则,重构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在基础课程平台,开设“AI导论”“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应用素养”等群间共享课程;在专业课程平台,有机融入“大、智、物、联、移”等技术。

对接新技能,进阶实习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和职业场景的变化,职业院校主动求变,对接新技能,对实践教学的主战场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数字化改造。

从王丹中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三大举措,打造跨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一是建立“5G+智慧场景”实训基地群。学校结合5G技术在智能产业中的典型应用,选择智慧园区、智能交通和智慧供应链等应用场景作为切入点,构建“技术平台+应用场景”5G技术实训基地,服务于多个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二是搭建虚拟仿真技术共享实训平台,通过系列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建设,解决各专业群“看不见、进不去、有危险、难再现”的实践教学难题。三是建设“项目牵引、技能进阶”的实践课程体系,学生逐级完成基础项目、岗位项目、综合项目、企业项目的任务学习,实现技能进阶,辅以证书获取、学分置换等手段,满足岗位能力需求。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则走出了一条与世界 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创建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之路。许建领在会上介绍,全国首个华为5G+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基地落户学校,为5G产业链与供应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还与美团共建数字生活学院,与西门子公司共建中德智能制造数字化工程创新中心。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则以“校企协同、三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融通、四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平台化)赋能”为构架,打造一流的创新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科研与技术服务、生产“五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30余个,并与浙大中控、上海大众等头部企业建立了140余家紧密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训一体的人才闭环培养结构。

对接新素养,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

“在数字经济面前,职业学校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师资队伍。师资队伍质量的不一致,导致了学生培养质量的不一致。”刘积仁说。

新冠肺炎疫情中线上课程的开启,凸显出当前教师数字化能力的不足。为此,高职院校纷纷寻求各自的解决之道。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师团队的重组来应对数字化的挑战。据汤兆武介绍,学校相继实施教授工程、青蓝工程、博士工程、专业带头人工程、骨干教师工程、双师工程等六大工程,培养能胜任理论教学、能胜任实践教学、能与企业开展应用研究的“三能”师资队伍。同时通过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等途径,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实战能力。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细化为四个方面:一是提升教师数字化生存与适应能力,让教师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二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让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三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实践能力,让教师成为教学方法的创新者;四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让教师成为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者。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