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山东省曹县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发挥职业教育优势特色,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党建引领,对口帮扶
助力“组织振兴”
校党支部与联系村以支部联建为抓手,在对口帮扶曹县仵楼镇、大集镇、楼庄镇等下属9个村,实施“四个一体”,即班子队伍一体、学习教育一体、转变思想一体、扶贫攻坚一体。共同摸排民情意愿,制定任务、压实责任,解决村民存在的实际困难。
学校先后派出19名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扶贫工作队员,逐户走访贫困户,与村党支部共同研究制定逐户脱贫方案,一对一、一对多联系贫困户助力脱贫。
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组织师生志愿者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支农、环境检测、爱心帮扶等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为贫困农户开“药方”、引导群众发展电商产业,激发致富内生动力,提高整村“造血功能”;“党旗领航、消费扶贫”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致富;扶贫小组成员担任“带货员”,帮助群众销售滞销农产品。
响应需求,协同育人
助力“人才振兴”
根据产业办专业。开设的直播电商专业,包含直播销售、短视频创作与推广和电商运营推广等内容,重点培养面向本区域的直播人才,受到广泛好评,成为网红专业。开设的服装设计与工艺、现代服务管理等专业,服务当地汉服、林木制品、食品加工和数字化电商销售等产业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招生阶段,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宣传学校办学特点和就业前景,解答经济困难家庭各种疑虑。直接免除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学费或协助其申请享受国家助学金,以每生每年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按学期发放到专用资助卡账户。在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对毕业生给予支持,形成“孵化、创业”无缝衔接的创新创业体系,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学校承担社会责任,全面修订新型职业农民技能提升工程、农村基层干部培养等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研、用一体发展,提供“技能+实践+创业”系统培训。
近年来,有300多名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25%。76人被授予曹县创业先锋称号,其中孙康佳、王静等27名优秀毕业生的网店规模达到百万以上,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校村合作,产学融合
助力“产业振兴”
与企业、村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高度契合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专业特色鲜明的办学规划,具有适应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发挥在师资、信息、实训、经验方面的优势,纵向贯通,形成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曹县经验。
校镇联合。先后与韩集镇、大集镇、普连集镇等共同搭建镇级电商助农服务站,开设电商课堂,辐射周边村社,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园开展助农直播40余场,产生规模效应。
送教入村。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点,打造个性化电商运营计划,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业”。先后选派18支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乡村,与农户和电商企业结对,提供产业发展咨询、科技攻关、项目示范推广、实用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师生入户。通过线上“问诊”、线下帮扶,“一对一”诊断电商运营计划,解决商户经营难点,消除痛点。电子专业的扶贫产品设计工作坊,义务对曹县汉服、演出服、木制品、农产品等提供标识设计、包装设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美誉度。
近年来,累计培养培训电商从业人员1.5万人次,为村干部成员开展电商技能专项培训,使他们成为直播电商的带头人。帮扶打造大集镇等3个淘宝镇、孙庄村等37个淘宝村,形成从点到面到成片的帮扶规模。
挖掘历史,传承创新
助力“文化振兴”
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校村联动,以艺术创意为主导,指导乡村开发文旅产业。
通过挖掘整理乡土历史素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交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别具一格的村域整体设计,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发挥人才优势,帮扶打造“艺术+”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将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创作和创意设计有机结合,实现学科专业理论与乡村文创产业实践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提升乡村魅力。学校无偿向龙王庙村等村镇提供帮扶设计、编制规划,为当地节约支出近百万元。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曹县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将会继续以加快省部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为引领,以服务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宗旨,努力成为曹县农村电商发展的资源基地和人才摇篮,为区域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曹县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武毓群 副校长 马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