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于2020年5月获批成立,学院规划占地800亩、在校生6500人,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办学目标的高等职业学院。自成立以来,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10月,在籍生总计5610人,现有七大专业群27个专业。
学院牢固树立“赤峰意识”,坚持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突出“校企融合”和“就业导向”特色,倾力打造“入学即入职”的就业模式,实现“立足区域经济,服务赤峰民生;聚焦乡村振兴,服务三牧三农”,让莘莘学子实现升学深造和高标准就业的美好理想。
服务地方发展
培养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服务精准脱贫、质量兴农、文化传承、就业创业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要切实培养地区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其服务乡村振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需要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将职业教育嵌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充分利用市域内高校和企业资源,敞开门办教育。
依托师资服务“三农”
学院畜牧兽医系教师坚持开展服务“三农”、技术咨询、科技扶贫等工作。全系选派三区科技人才10余名,至赤峰市周边旗县区如喀喇沁旗、阿鲁科尔沁旗、林西县等现场出诊40余次;近一年到基层办培训班16个,开展科技讲座31天,到户指导23户;全系教师全年下乡天数602天,诊治大家畜900头,人工授精与繁殖改良110头,建立专业微信群28个,每年提供专业技术咨询1640次,及时到现场对群众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养殖场减少损失。全国名师乌力吉每周在赤峰广播电台开展一次专业知识讲座及热线答疑,为众多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联合办学,共建共育
学院始终秉持开放管理理念,打造合作共赢的职教平台。重点推进与市域内龙头企业的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切实做到依托岗位培养人才,2021年,学院依托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和润农学院”,将其作为校企合作的载体和典型。学院以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教学背景和招生基础,依托北方寒冷地区设施农业产业化区位和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北方国际种苗特色小镇、内蒙古寒冷地区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教学环境载体,探索创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与行业的有机融合对接,建设了“企业校区”“引企入校”“产业学院”“教学工厂”等项目,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共建共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实现“教育立体化、教学现场化、培养岗位化、开办专业化、就业定向化、岗位精专化、发展长远化”的创新办学模式,让学员“学有所用、用有所岗、岗有前途”,突破教学教育场所条件封闭式管理的“教场瓶颈”,共同打造专业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企业化“岗位教学”特点,不再单一地以成绩评判学生,而是主要根据行业标准进行考核,以岗位为单位进行教学评价,最终形成“职业就是专业,岗位就是课堂,实操就是技术,就业就是技能”的教学特色。
目前,学院与企业共建园艺技术、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农业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设施农业与装备、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20余个。与上海东湖(集团)有限公司、58同城、赤峰市安快数字创意有限公司、赤峰福纳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赤峰市中医蒙医医院、山东威高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澳亚牧场等3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搭建了稳定的就业平台,确保每一名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深度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共建科研平台。一方面,校企高瞻远瞩,发挥双方优势,针对关键与共性技术,引入国内、国际先进科技成果,从事本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技术转化、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工作,建成辐射全国的有重要影响力的研发机构,并积极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省级或国家级别研发机构;另一方面,以现有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实验基地为基础,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如设施蔬菜新品种选育,蔬菜、花卉、中草药工厂化育苗,蔬菜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棚室建造,生物肥料研发等多方面新技术,并积极申报专利、标准、软件著作等相关知识产权;同时,利用双方优势,引进、转化设施农业领域科技成果,以此提高双方科技成果转化率。
制定三年行动计划
探索高质量发展
学校主动对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产业结构性改革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能力,支撑赤峰市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助力加快建设绿色赤峰、创新赤峰、开放赤峰、法治赤峰、和谐赤峰、清廉赤峰,满足赤峰人民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
学校确立了2022—2024年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未来三年是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品质、形成规范校园文化的关键阶段。
计划以三个主题建设年为重点,即:2022年——“治理体系建设年”,重点围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开展学院制度建设,确立院系两级管理体系,完善各层级规章制度,为下一步学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2023年——“内涵发展年”,围绕“新农科”规划专业群,加快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入开展中高职衔接;2024年——“校园文化建设年”,重点围绕校训、校风、学生观、教师观、教育理念等内容,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计划通过三年高质量发展,到2024年,“新农科”专业群初具规模,建成自治区级骨干专业,以专业发展为引领,基本融入赤峰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初步形成“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成中高职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各专业与产业链有效对接、深度融合,在2023年10个中高职贯通培养基地的基础上,每个专业群有3个校企合作实践基地、1个深度融合企业作为系部的“双元育人”基地;各专业结合行业资格认定标准和职业能力发展需求,制度化开展课程标准开发和认证;各专业开发基于岗位的“活页教材”课程教学资源,持续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三教”改革;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50%以上,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初步完善;“以赛促建、以赛促训、以赛促教”实践教学成果彰显;“以生为本”的理念初步形成,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得当,信息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实施多元考核评价,全面贯彻新型学生发展观,学分制初步建立,2022年在健康管理系试点率先实行,2023年在全校范围内全面铺开;学院毕业率和就业率达到98%,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就业满意率达80%以上,毕业生取得“1+X”证书率达80%以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4年,各类技能培训年均2万人次,新增技能鉴定工作站3个,技能鉴定达1万人次,教师下乡走基层,提供科技、文化等各类服务不少于1000人次,开展行业岗位技能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
打造发展品牌
实现“应成国用”
打造核心文化品牌建设。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成立学校党组书记任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推动学院文化建设,明确分工。重点突出“应用”主线,将“一技在手、四海丰收”的教育理念全程植入专业课程设计,将“玉、铁、星”的核心意象植入素质课程,即通过三年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德润如玉、技精似铁、心灿若星”,推动“应成国用”校训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的来说,学校计划通过2022—2024年三年建设,治理体系基本健全、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全面开启探索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征程。
虽然是新建院校,但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起点高、扎根深,倾心竭力谋划学生未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校一年多以来,学校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全市12所中职学校签订了协议,中高职贯通培养体系基本建成;与姜大源工作室合作,提升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能力;将传统学生管制模式变为为学生服务模式,践行新型学生发展观,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和平台发挥特长;与21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6家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取得新成效。学校的后发优势不断凸显,教学实力彰显未来可期。
未来,学校将以“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概,继续牢固树立“立足赤峰、融入赤峰、服务赤峰、建设赤峰”的“赤峰意识”,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机制,探索高质量内涵发展路径,为赤峰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培养应用型人才,倾力打造“理念先进、开放共享、德技双馨、民主和谐、环境优雅”的新型高职院校,成为本土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