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构建“四个体系” 打造“示范中心”——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开创课程思政高质量育人新局面

作者:郑绍忠 宋元文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2-03-24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协同推进,按‘群’实施、突出特质,全员参与、集体教研,教改研究、提质增效”的思路,构建并实践了以“五级管理体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制度体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体系”“四个体系”为抓手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学校获评国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和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

构建“五级管理体系”,强化协同推进

学校设立党委书记任主任的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课程思政建设统一领导与总体规划。设置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内设政策理论研究室和教学实践研究室,教务处牵头抓总、马院等部门协同配合,负责全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指导、咨询、督查、评估等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教指委总体指导、教务部门牵头抓总、中心推动实施、教务处协同马院等部门协同联动、专业群分类建设、教研室组织实施、课程具体落实的课程思政协同推进工作体系。

构建“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强化全程推进

以专业群为单位,凝练突出专业群类型特质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遵循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以及实习实训课五类课程全覆盖的原则,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五类要素以及凸显陇原文化和专业群类型特质的两类要素全融入,编制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系统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案的“三融入”,形成了“大纲规范要求到课程类,课程标准精准细化到课程模块,教案具体精选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方法”的内容全覆盖、层次递进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开发了14个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和资源库,建成了以“六个一”校园红色教育基地及新时代课程思政VR活动中心和示范教学中心为主体的“一基地两中心”硬件资源,学校获批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4项、甘肃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微课123门。

构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制度体系”,强化全员推进

坚持协同推进制度,每名思政课教师联系一个专业群教研室,每学期全程参加联系教研室的课程思政教研活动,并主持召开课程思政座谈交流一次。坚持集体教研制度,教研室每学期至少开展三次课程思政集体教研活动、一次典型经验交流、一次现场教学观摩、一次课程思政示范课评比。坚持培训制度,将课程思政培训全面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等教师培训,并通过校内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中心(学校)组织与教学单位组织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开展专题培训,要求每名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坚持优师培育制度,每年培育遴选1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按专任教师5%的比例遴选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学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504名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书,“冶金技术史”课程及其建设团队分别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体系”,强化科学推进

充分发挥政策理论研究室和教学实践研究室职能,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战略规划研究、政策法规研究以及基本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定期发布课程思政研究指南,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痛点问题等开展研究,指导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和示范推广,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交流研讨活动,组织编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文集》,立项校级课程思政教改课题30余项,学校获批甘肃省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2项。组织研究、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意见》等10多项制度文件,研制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等培育遴选标准,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近三年,赴西部、边疆及省内就业毕业生占比分别为74.64%、20.52%、46.63%,毕业生70%以上到艰苦行业和基层一线就业;大学生年应征入伍人数居全省高校首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向部队输送定向培养士官2000余人,学校被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99%以上,人才培养质量获得行业企业高度认可,学校获评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

“蒙以养正,圣功也。”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修课”,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必选动作”,学校将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