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畅通发展高速路 搭建成才立交桥

作者:丁亮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2-02-25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国家全面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直接的教育类型,近年来,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愈发凸显,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大国”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特征,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

在享有“江海之通津、东方之巨港”美誉的江苏太仓,“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中更是把“加快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港城校区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作为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太仓中专”)始终秉承“砺志、尚美”的校训,弘扬“求实、创新”的校风,恪守“敬业、爱生”的教风,践行“诚信、精艺”的学风,坚持“面向世界、面向学生、面向地方经济”的开放办学理念,汲取德国“双元制”教育精髓,凸显“双元制”本土化办学特色,探索出一条“主动适应社会、主动服务社会”的校企合作办学育人之路。

抓住发展机遇

打造中职教育“江苏高地”

“十四五”时期,太仓市坚持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沿江经济带、临沪经济带两大产业带,不断提升重点功能区发展水平,壮大产业能级,促进长期融合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创建于1984年的太仓中专以“学生是未来,将他育成才;学生是未来,一定能成才”为核心教育理念,把“助学生成才,让社会满意”作为基本办学宗旨,把“培养具有良好人格、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与国际接轨的技能人才”作为根本办学任务,紧紧围绕“领航现代学徒制、培育未来大工匠”品牌建设,深化“双元制”课程本土化策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太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太仓中专围绕区域产业“11155”发展目标,设置了港务信息、现代物贸、文化艺术、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精密制造、机电技术、能源电力、生物化工、智能控制10个专业群;建设了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国际商务、艺术设计、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10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和会计等8个“3+3”中高职衔接项目。同时,学校目前建有江苏省示范专业3个、江苏省品牌专业3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建成数控技术应用、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和电子技术应用3个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建成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2个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建成服务外包、汽车维修2个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着眼高质量发展目标,面对目前职业教育中队伍建设与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求不适应、办学机制与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求不适应、专业建设与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求不适应等问题,太仓中专坚持“做精做亮单招专业部、做大做强五年制高职、做特做优三年制中专”的发展方向,构建起基于“双元制”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太仓模式”,从多方面入手打造“活力职教”新样态。

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断深化“全位性校企合作”工程,扎实实施“203002工程”(每个专业与20家企业、30名技术人员合作完成2项创新性任务),高效开展“三访问”(访问企业、校友、家长)、“三找”(找企业、标准、证书)等活动,为学校高质量建设厚植土壤。

在创新机制方面,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完善组织机制(主体分责机制、多元联合管理机制等)、运作机制(治理体系、支撑体系、结构体系“三位一体”融合运行机制,契约文化运行机制,生本化运作机制等)、评价机制(评价主体多元机制,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线的评价形式、手段、途径多元化机制等),紧盯现代学徒制,完整构建基于“双元制”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太仓模式”管理机制。

在抓住核心方面,深化“双元制”课程本土化策略,着力构建起“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大力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活化模块化教学、行动学习、过程化践行等课程实施途径,创新第三方评价组织的构建,提高第三方评价的广度和深度,完善现代学徒制课程评价体系。

在突破瓶颈方面,建设培养高质量工匠的现代化学徒培训中心,打造若干数字化、集成化的同太仓产业、企业发展态势相符合的学徒培训中心,打造若干集教育教学功能、生产功能于一体的企业“学习岛”,形成与各专业群相适应的学徒培训中心群,全面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搭建多维平台

拓宽多元成才成长路径

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太仓中专全面推动政、行、企、校协同建设“校中厂”“厂中校”“企业学院”“博士工作站”“产品研发实验室”“培训中心”“学习岛”等培训平台,重点建设培训平台的设备、设施等硬件,架构、优化、融合、提升培训平台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情境、师资团队以及教学实施体系、运作模式等软件。

为推进“双元E+”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建设,学校逐步完善用户中心、人脸识别、一站式服务、云桌面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一校两区”智慧管理,继续完善校企协同教学团队共组、培养计划共建、教学实施共管共推、大数据可视化共享共用的“互联网+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平台,实现各硬件管理平台和“双元E+”的数据融合、分析对接、训练预约等,建成智能化校园。

在建设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方面,学校与国际友好合作学校、德国手工业行会、德国工商总会、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歌德学院等优质教育机构及行业企业建立了12个稳定的国际合作项目,深入推进与德国斯坦伯格学校(HSS)、意大利马切拉塔美术学院等友好学校的合作,与HSS开展师生互访交流,围绕学生管理、资源建设、标准引进、就业升学等开展合作。

为继续拓展国际交流渠道,2021年太仓中专与德国ETS学校结为友好学校,积极推进“培训中心”学生国际访学,通过省市、自组、企业组团等方式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并邀请外教专家带领教师开发课程、走进教室为学生授课。同时,学校参与承办了“太仓杯”中德高端制造工匠技能挑战赛和中德“双元制”教育创新发展太仓论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和国外知名行业协会技能比赛,探索“走出去”参与境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合作机制,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动态人才培养机制

为强力推进行动学习教学改革,太仓中专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以技术技能成长为主线,强化核心素养与核心能力培养,高质量完成专业群“三报告”,构建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制。

太仓中专遵循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两校区错位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专业群。学校深入调研企业,逐步调优调强专业群结构,各专业认真实施“203002”工程,深入开展“三访问”“三找”“三活动”,高质量完成“三报告”,逐步完成港务信息、现代物贸、文化艺术、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精密制造、机电技术、能源电力、生物化工、智能控制等专业群的建设。

基于“双元E+”平台,学校开展了相应专业群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通过岗位分析、工作领域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实施“日释”和“期释”方式工学交替,每年滚动修订专业群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特定的“服务域”,设置“群(类)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群选修课程”,建成各专业间彼此联系、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学校以机电类专业为试点专业,开展了“机电类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实践研究”,制定科学详细的实施方案,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试行“1+X”证书制度,并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学校汲取德国“核心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精华,建立以“模块化”“项目化”为特征的课程资源开发有效机制,实施机电类专业“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及配套信息化资源开发”品牌建设,完成机电类专业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及配套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工作。在此基础上,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组织行动学习教学系列培训和“活力课堂”展示活动,推行工学交替、模块化教学、行动学习、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的广泛深度应用。

在凸显“双元制”本土化办学特色方面,学校始终把“三建设一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教学工厂建设和全位性校企合作)作为中心工作,创造性地构建了“政府部门主导、主体融合、合同信守、工学交替、素质评估”的运行程式。学校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标准和资源,重点打造以中德合作为主的国际合作办学特色,先后与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建立紧密合作伙伴关系,与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海瑞恩(太仓)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慕贝尔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双元制”学徒培训中心,为企业培养了近万名技术技能型的专业技术工人。

…………

深耕职业教育领域30余年来,太仓中专聚焦太仓市“两地两城”建设,主动适应太仓制造业能级提升、服务业业态创新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聚力“四大两提一进”战略发展机遇,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深入推进“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并先后荣获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双拥示范基地、江苏省中小学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国家教育部门和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等称号,为学生搭建了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