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骨干教师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进行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标准化进阶式培训。(学校供图)
11月29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到,继续同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鼓励在非中国企业为当地提供不少于80万个就业岗位。
鲁班,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蕴含着华夏文明里的工匠智慧。“鲁班工坊”是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与精准指导下,天津原创并率先实践的中外人文交流知名品牌,致力于在合作国家培养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大创新。
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宣布,要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天津着眼共建“一带一路”需求,在非洲13个国家进行合理规划,谋篇布局。时至今日,已有12个“鲁班工坊”相继立足非洲、扎根非洲、闪亮非洲,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坚定态度与坚韧步伐。
建设模式趋向多元化
2019年3月28日,我国在非洲建设的第一个“鲁班工坊”——吉布提“鲁班工坊”正式建成并运营。吉布提“鲁班工坊”采取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合作模式,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吉布提教育部、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校、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吉布提工商学校、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工坊的两个铁道类专业弥补了吉布提该类专业的空白,商科类的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专业是对当地职校现有专业的提升。“‘鲁班工坊’是中国送给吉布提最好的礼物。”吉布提总统盖莱这样评价。
3年里,在南非、在埃及、在埃塞俄比亚……一个个“鲁班工坊”相继在非洲落地,其建设模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有的依托政府间的战略合作项目开展建设,吉布提“鲁班工坊”就属于此类;有的依托校企合作进行建设,如肯尼亚“鲁班工坊”与华为公司合作,致力培养本土化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还有的依托校际合作建设,如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建设的尼日利亚“鲁班工坊”、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参与建设的两个埃及“鲁班工坊”。三种方式的共同之处在于紧贴合作国国情民情,因地制宜,给当地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与实惠。
吉布提“鲁班工坊”为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培养和培训了大批高铁建设运营人才;肯尼亚“鲁班工坊”、南非“鲁班工坊”为华为公司在非发展培养信息与通信技术技能人才;摩洛哥“鲁班工坊”则为当地培养紧缺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可以说,“鲁班工坊”既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了急需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降低了运营成本,又为中国技术、管理、标准、产品“走出去”搭建了平台。
“有了这份经历,未来我会更有信心申请需要先进技术的工作。我相信,‘鲁班工坊’一定会促进我们国家的发展。”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科技大学学生塔米鲁·塔伯,已在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学习了几个月,每天丰富的学习训练让他感到内心充盈。
“鲁班工坊”里的一堂堂课,让越来越多像塔米鲁·塔伯一样的非洲青年拥有了色彩斑斓的梦想,以及充满机遇的未来。
参与院校范围持续扩大
打造服务“一带一路”的“鲁班工坊”,是天津市政府重点工作。为此,天津设立了“鲁班工坊”项目专项资金,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试点设立“鲁班工坊”;开辟了“鲁班工坊”项目建设“绿色通道”,项目工作人员不列入因公临时出国批次限量管理。
建设过程中,各参与院校不断摸索,披荆斩棘,走前人未走之路。
2019年12月,由天津职业大学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共同建设的南非“鲁班工坊”揭牌成立。工坊揭牌后仅2个月,即接待接纳近百名师生开展实训和创新项目实践,接待南非当地各界参观学习近千人次。
天津职业大学还支持南非德班理工大学依托工坊,使用天津职业大学核心专业课程标准申报当地本科专业,开发建设6种国际化教材及音视频等配套教育资源,促进中国职教标准在当地教育体系的真正融入。
3年里,参加“鲁班工坊”建设的天津高职院校不断增加,部分普通高校如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建设队伍。
今年4月,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参与建设的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揭牌启用。该工坊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对接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的机械制造、电子与信息通信、电气电子技术3个本科专业和工业传感器、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四大技术方向,服务埃塞俄比亚“2025年成为非洲轻工业制造业中心”的产业发展目标。
时至今日,一个个含金量极高的“鲁班工坊”已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它实现了中国标准、中国模式、中国装备与中国方案的整体输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认可,得到合作国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工作模式不断创新
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以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装备为重要载体,以“师资培训先行”及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必要保障,这是“鲁班工坊”建设的基本原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天津参与“鲁班工坊”建设的院校开展了大规模师资培训,为“鲁班工坊”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命力。
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项目团队专家闫虎民介绍,为了建设高水平的“鲁班工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共同研制了周期性本土师资标准化进阶轮训计划,着力对“鲁班工坊”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今年9月,正在接受“鲁班工坊”第二阶段培训的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教师韩士兰,参加了2021年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并获得金牌。他说:“中国的很多技术不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非常实用。我会告诉我的同事和学生,来看看吧,来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促进我们国家的发展。”
2020年起,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鲁班工坊”合作国家中多国宣布处于紧急状态,合作院校封校停课。在此严峻形势下,各建设院校在关注合作国疫情发展的同时,主动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与合作院校保持沟通对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他们开发线上资源,开展线上培训,探索“云揭牌”。经过不懈努力,尼日利亚、埃及、乌干达等“鲁班工坊”先后顺利启动运营。
从最初的披荆斩棘到如今的一片坦途,“鲁班工坊”大有可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