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1+X”证书试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关政策在重庆陆续落地,一场影响“孙祥川们”命运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孙祥川是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凭借在学校掌握的扎实技术,他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汽车机电维修项目的冠军,并在赛后陆续收到了不少企业抛出的“橄榄枝”。
在重庆,像孙祥川一样就读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有近70万人。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1+X”证书试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关政策在重庆陆续落地,一场影响“孙祥川们”命运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专业设置“腾笼换鸟”
■2016—2018年,重庆市40所高职院校共撤销保险、文秘等近100个专业点,新增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近400个专业点,基本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全覆盖。
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而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很快,如何让职业院校培养出学以致用的人才?在重庆,对接产业升级优化专业设置、对接企业需求培养人才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近年来,为适应产业升级需要,重庆市大力推动职业教育转型,优化专业设置和招生结构,撤销就业率低、市场适应力差的专业,培育发展新兴专业。2016—2018年,重庆市40所高职院校共撤销保险、文秘等近100个专业点,新增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近400个专业点,基本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全覆盖。
“我们的专业设置一直在动态调整。今年停掉了艺术类等8个专业,加强了养老、软件工程等专业。”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任波说,学校坚持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就业、加强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的办学路子,连续7年成为全市报考率最高的学校之一。
在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学生可以接触到从汽车营销到钣金喷漆,从数控机床到3D打印等几乎涉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所有的内容。“产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校长蒋红梅介绍说,多年来学校围绕地方产业需求加强专业建设,2018年整合多个专业资源,建立了以新能源汽车维修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双核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群,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校企合作迈入新阶段
■为推动校企融合迈入新阶段,重庆市在2018年启动建设兼具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的职业教育“双基地”项目,有效促进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校企融合迈入新阶段,重庆市在2018年启动建设兼具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的职业教育“双基地”项目,有效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此外,重庆市还支持职业院校与骨干企业合作,共建职业教育集团。
“我们已和200余家知名企业组建职教集团,共建了一院、两中心、三基地。”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官成说,“一院”是指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产业学院,“两中心”是指工程研发中心、技术技能培训中心,“三基地”是指生产实训基地、共享型实训基地以及职教“双基地”。
“我们教学使用的都是当前国内最先进的设备,教师必须定期去龙头企业等接受培训,了解企业最新技术和生产变化。”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裴江红说,除了教会学生必要的技能,学院还努力将企业文化融入日常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安排着装、工具使用和摆放等教学内容。
在全市层面,校企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建立了永辉智慧零售门店、健康与养老实训室、现代物流实训中心,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长安汽车国际培训中心、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
“校企深度融合办学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处经理江洋说,以前企业招聘的员工往往需要锻炼一两年才能熟悉岗位工作,经过校企合作项目培养的学生,明显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工作,有些学生的熟练程度甚至不逊于老员工。
“双师型”教师遍地开花
■重庆市坚持教师准入“双师素质”导向,不断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近5年来,全市职业院校与企业互派交流人员达2000人。
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支理论、技能俱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至关重要。近年来,重庆市坚持教师准入“双师素质”导向,不断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深入实施“双千双师交流计划”。近5年来,全市职业院校与企业互派交流人员达2000人。
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一间教室内,陶科正在为康复工程专业的学生们讲解推拿技能。陶科今年37岁,曾在健康康复企业工作14年。去年,他作为高端专业人才被引进学校,成为一名全职教师。“我的优势是专业实践能力强,可以把自己的保健按摩技术和企业工作经验传递给学生。”陶科说,目前社会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紧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与全身心扑在教学工作的陶科不同,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安全专业任教的李荣是一名兼职老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他还担任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高级信息安全工程师的职务。李荣介绍说,目前该院系共聘请了50多名像他一样来自企业一线的老师。“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对行业变化更加敏感,能把最前沿的技术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毕业时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记者采访发现,在重庆,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正致力于“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与企业以教师为纽带,协同育人的模式正在不断普及。
积极投身“1+X”证书试点
■重庆市积极参与“1+X”证书改革试点工作,全年计划试点8000人,把“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与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结合起来,促进专业、课程建设。
今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
“1+X”证书制度是一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学历证书相互衔接、相互融通。学生获得的证书情况会计入“1+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计入学分。用人单位可据此识别学生的学业情况,作为录用参考。
重庆市积极参与“1+X”证书改革试点工作,今年计划试点8000人,并把“1+X”证书制度试点与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结合,促进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使教师队伍尽快适应新的模式和制度要求。
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尹宏观告诉记者,根据该校牵头制定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汽车构造、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汽车网络与电路分析等专业课程的考试外,还要取得《汽车维修工》等级证书和《低压电工证》两个职业技能证书。“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随着产业铺开和新能源车保有量的上升,毕业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尹宏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