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让职业教育“亮”起来!让“荆门工匠”多起来!

作者:宋思伟 舒中强   来源:荆门日报   发布日期:2019-11-18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支持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发展职业教育,已被摆上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工匠精神”!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需要高科技企业作引领,又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作支撑,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针对这些社会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就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组织开展了一场专题询问——

教科文卫委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在专题询问开展前,本次常委会会议听取了市教育局局长舒君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分组审议。

据记者了解,我市现有职业院校12所,其中:高职院校1所(荆门职业学院)、中职学校11所(公办学校7所、民办学校4所)。现有在校学生2.1万人,其中高职2665人、中职18469人。近三年,职业院校共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8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含升学率),其中4100多名学生升入大学,110多人次在国家、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但与先进地市相比,我市职业教育还有不小差距,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依然紧迫而重要。一方面,推进荆门快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质量、规模、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我市劳动力综合素质整体上还不高,客观上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只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幅提升劳动者素质,才能打造人力资源强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可以说,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发展和民生问题,又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

“我们把职业教育上升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将进一步从政策上、投入上全力支持,在管理上、服务上不断加强,推进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副市长李珩在询问会上的发言,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政治站位和坚决态度。

“要让询问‘花开有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尚贵强调,“专题询问的效果,不仅在于应询者的答复情况,关键在于答复和承诺后的落实情况,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注重询问成果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询问的目的。”

“一方面,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专题询问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研究,列出问题清单,逐条抓好整改落实。询问中涉及的重大问题,要结合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抓好整改;应询中答复承诺的事项,要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市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跟踪监督,对办理情况不满意的,还可以综合运用执法检查、质询等监督手段,督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专题询问见到实效。”张尚贵着重作出要求。

职业教育关乎发展大局,关系民生福祉。本次专题询问虽告一段落,但改进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站。我们期待着,“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早日到来!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请问市教育局采取了哪些措施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上与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

“本次常委会对职业教育开展专题询问,体现了人大常委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部门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压力重大,我们一定不辜负厚望,用心、用力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今天的发言我要多主动交代,不然的话过不了关……”

“荆门职业教育工作扎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体现了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担当和作为。我对今天部门的答复比较满意,但还有几点想法想在这里说一说……”

“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到了!这是一门新的功课!建议进一步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建强队伍,拓展渠道,持续做大做强我市职业教育事业,让职业教育‘亮’起来,让‘荆门工匠’多起来,让区域经济强起来!”

“各位委员和代表对部门的答复是否满意?还有什么新的意见请发表!”

……

在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询问正在举行:聚焦职业教育发展,5名常委会委员和5名市人大代表先后提出问题;相关部门和学校负责人逐一作出答复;10名常委会委员随后进行点评。询问直面问题,针对性强,这些问题既是当前社会关切的热点,也是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答复不回避问题,态度诚恳,摆出了实情,解释了疑惑,也承诺了努力方向;点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一问一答一评,全程规范有序,会场气氛热烈,“问”出了深度和要害,“答”出了责任和担当,“评”出了情怀和期盼。

一言一语察民意,一问一答应民生!

“对职业教育开展专题询问,是市人大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展现了市人大及常委会日益开放、透明、自信的新风向,专题询问有态度又不失温度,发出了‘人大好声音’。这次专题询问达到了预期目的,履行了人大的法定职责,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关切,又加强了人大代表与政府及各部门的联系,推动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解决。”谈到这次专题询问的初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道伦这样回答。

为开展好全市职业教育专题询问,今年年初,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就与市教育局进行沟通衔接,制订方案;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专题询问工作,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责任;6月中旬,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尹新阶提问:

请问市教育局采取了哪些措施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上与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

市教育局局长舒君应询:

一是抓招生,确保职教生源。严格划定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严禁普通高中超计划招生,不搞变通。今年全市中职学校招生生源充足,如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每年招生1500人左右,今年招生超过1800人,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生源增幅都在20%。

二是抓建设,改善职教办学条件。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省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投入。近年来,市、县两级投入7.2亿元用于新建职业学校、建设实训基地,职业院校教学、实训、生活、运动等条件不断改善。如市直荆门职业学院、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了汽车实训大楼、智能制造中心,可同时容纳500名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各县市区也新建了职教中心,东宝职教中心投入3389万元在东宝工业园建设新校,已投入使用;京山市投入3.5亿元在温泉新区建设新校园,可容纳学生6000人,年底可投入使用;钟祥市、沙洋县新职教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三是抓内涵建设,提升吸引力。重点转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引企入校”,建教学车间,或者是主动出校入企,建立企业课堂,实施现代学徒制。同时搭建学生技能成长平台,每年定期举办技能大赛,并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成绩突出。湖北信息工程学校学生龙永恒在全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项目中获第一名,获省总工会“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四是抓升学就业。现在中职教育升学通道不少,如“3+2”中高职一体化培养,2019年就有“3+2”培养计划690人。职业学校学生高考除了可按技能高考报名外,还可按普通高考报名,我市每年有1000多名职校学生通过高考升入大学。此外,每年技能大赛获省一等奖学生几乎可以保送进入本科学校,去年湖北信息工程学校12名学生,凭技能大赛一等奖被保送进了本科学校。

五是抓宣传,激励学生厚德精技。荆门职业学院、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有满墙的“大国工匠”宣传展示墙,让学生一进校就树立“工匠精神”。着力宣传成才典型,校园干道边有技能、创业成功学生的宣传展示,还邀请“大国工匠”、劳模和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广泛宣传国家、省、市职业教育政策措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资助政策,举办职业教育体验日等。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健点评:

荆门职业教育工作扎实,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建议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出台支持政策、建强师资队伍、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为让更多“荆门工匠”成就未来梦想而共同努力。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蔡明虎提问:

目前,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重普教、轻职教现象很普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请问市人社局,如何采取措施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公平待遇,进而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市人社局局长李本全应询:

一、创造条件,让技能人才有好待遇。

一是“保”,保障工资水平高于国家规定。建立政府、企业、院校三方协调机制,确保中级以上技术工人待遇高于相应工种平均标准。今年对市直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接受调查的371名中级工平均工资为73568元/年/人,远高于全市平均工资水平和同行业工资水准。

二是“奖”,实施奖励政策拉高待遇。大力推进“荆工巧匠”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全市培育产生全国技术能手6人,其中5人毕业于职业(技工)院校。2018年荆门石化钳工郭振恩获“湖北工匠”称号,省政府奖励50万元。从一线技能岗位选拔产生“湖北首席技师”“技术能手”“荆门名匠”“荆门工匠”43人,分获2000元至10万元奖励。

三是“补”,实施补贴政策提高待遇。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导大中型企业建立岗位技能津贴制度等。

二、创建载体,让职院学生有好舞台。

一是搭建就业平台,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打造政校企人才“直通车”,举办企业进校园专场招聘会,建立“就业荆门”“求职宝”等平台。

二是搭建创业平台,提供资金支持。支持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开办个体工商企业、创办小微企业。今年为52名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贷款520万元。

三是搭建竞技平台,提供出彩机会。举办“荆工巧匠”职业技能大赛,对一等奖给予5万元奖励,组织实施荆门“大工匠”工作室创建活动等。

三、创优机制,让职业教育有好环境。

一是探索评价机制。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实现三个同等对待,即在事业单位招聘时同等、在职称评审时同等、在办理落户政策时同等;在全省率先探索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双贯通”政策。

二是改革管理机制。鼓励职业院校专业技术人员携带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离岗创办企业或到企业开展创新创造;支持职业院校自主招才引智;支持职业学院自主开展岗位管理。

三是优化培训机制。支持职业工人技能提升,今年组织各类岗前培训1035人,发放岗位培训补贴21.85万元。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敦峰点评:

发展职业教育,是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必由之路。希望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牢牢抓住机遇,整合我市职教资源,做大做强职教事业,进一步夯实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全市上下齐心,我相信:“职业教育‘亮’起来、‘荆门工匠’多起来、区域经济强起来”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市人大代表魏美章提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但职业教育招生难的问题仍然存在。请问荆门职业学院,你们是如何抓好今年招生工作的?

荆门职业学院院长陈宏应询:

今年荆门职业学院实际招生达到1620人(不含扩招人数),圆满完成年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1500人招生计划任务。

一是积极申报国控专业。副市长李珩率队多轮次向上汇报,寻求省教育厅、省卫健委支持,成功申办学前教育和护理两个招生热门的国控专业以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今年新生中,三个专业录取学生661人,占录取总数的41%。

二是积极争取单招资格。成功获得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取得单独招生资格,今年完成单招计划200人。

三是积极开展全市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今年申报计划690人并获省教育厅批复。后续将结合荆门产业发展,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等热门领域扩大招生规模,解决招生难问题。

四是加大省外宣传力度。向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申报了2400人招生计划,生源地从2018年13个省份增加到19个。利用各类载体全方位宣传,深入学校、班级、家庭面对面答疑解难、正面引导,吸引更多学生报考。将争取省外生源作为主攻方向,扩大重点省份招生数量,今年在四川招生就突破了500人。

荆门职业学院高职扩招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9月,扩招对象主要为高考落榜学生、下岗工人、农民工等,实际扩招49人;第二阶段为11月,主要对象为退役军人和其他社会人员,扩招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平林点评: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精准对接,荆门能人巧匠建设不断发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社会宣传方面还亟待进一步加强,需要更加重视。就读职教,一样有好的出路、好的前景!要多角度宣传、广角度发展,赢得更多群众理解和支持。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金兵提问:

荆门职业学院是我市目前唯一的高职院校,也是全省最年轻的高职院校,基础差,底子薄。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荆门职业学院南侧原属中石化荆门分公司的120亩土地划拨给荆门职业学院,请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划拨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崔宏国应询:

一、坚持统筹协调。实行高位推进,提请市长、分管副市长召开市自然资源管理委员会、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全会,研究职业教育规划用地、规划建筑方案;实行协调推进,多次邀请市教育局、中石化荆门分公司、荆门职业学院等部门召开联席协调会,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工作;坚持主动谋划,主动对接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认真谋划,积极提供用地和规划保障。

二、坚持规划引领。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充分考虑和预留了职业教育发展用地空间,服务职业教育设施布局。针对荆门职业学院发展实际情况,修改和调整军马场片区规划,将原属中石化荆门分公司的120亩工业用地调整为教育用地,其中70亩用于荆门职业学院发展,已报市政府批准同意。

三、坚持用地保障。主动与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沟通协调,拟采取置换方式收回该公司包括荆门职业学院发展用地在内的300余亩土地,目前已就收回土地达成一致意见。该公司正在将相关情况向石化总部汇报,待石化总部批准同意后,我局将迅速收回土地,1个月内办理完成规划和土地手续,并积极指导做好校园整体规划,服务职业教育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秦飞雁点评:

对这项工程我感受颇深,它体现了决策的时代性、推进的法治性和措施的创造性。政府部门解放思想,措施得力,攻坚克难,工作推进有力有序。建议进一步加强专班推进,挂图作战,未雨绸缪,争取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效,同时做到信息公开,积极回应代表关切和群众期盼。

市人大代表罗在新提问:

当前,一方面企业反映招不到合适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反映找不到合适岗位,这实际反映了职业教育中存在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请问市教育局,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市教育局局长舒君应询:

我们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注重抓好“四个对接”,着力畅通学校培养体系与企业用工要求之间的绿色通道,达到了“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

一是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全市职业院校紧密围绕荆门支柱产业,建设形成了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新能源与新材料、数控加工、建筑工程、商贸物流、学前教育、健康养老和护理8大类专业集群。同时紧跟社会需求,及时淘汰老旧专业,适度超前开发新专业,动态调整已设专业,荆门职业学院成功申办学前教育和护理两个国控专业,湖北信息工程学校、钟祥职高等中职学校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等,有力满足了地方产业发展需求。

二是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常态化开展职业院校企业行活动,校企共商人才培养需求,研究相关职业标准,与企业合作大力开发校本教材,特别是各专业实训指导教材。

三是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注重实训教学,大力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引企入校”,建立教学车间,引入企业在学校建立教学车间和生产线。开展“出校入企”,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如荆门职业学院、湖北信息工程学校烹饪专业与荆门酒店行业,学前教育专业与荆门城区幼儿园,云计算和数控专业与金泉新材料、玲珑轮胎等企业,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实现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角色转变。

四是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每年举办全市职业院校大赛,健全国家、省、市、校四级大赛体系,建立职业院校技能抽测制度,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学生毕业时,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取得至少一个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不仅提高了就业率,也大大缩短了学生岗位适应期,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国忠点评:

建议进一步强化学校技能创新,让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学校走向企业和社会,进一步加强教学设施设备硬件和教师队伍软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正确择业观念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形势、正确定位、选准岗位,发挥好一技之长,为荆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黄勇提问:

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荆门技师学院新校区筹建湖北通航学院,同时进行荆门职业学院扩建,积极打造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请问市财政局,如何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赵协武应询:

一、完善投入机制。

充分用好财政增量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做到经费使用进一步向职业教育发展倾斜,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建立与拨款、资助水平等相适应的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抓好资金保障。

在支持职业学院改扩建上,市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4480万元用于荆门职业学院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新建工作,其中2019年安排1000万元。

在支持通航学院筹建上,一是盘活存量资金,将原荆门技师学院地块由划拨地调整为商业地进行整体出让,所得收益1亿元用于湖北通航学院筹建;二是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安排,将荆门技师学院整体搬迁项目(一期)纳入《2019年中心城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市级财政从2018年起分5年预算安排2500万元、教育费附加2500万元;三是出让土地收入,积极协调漳河新区绿色生态科技产业城先行支付荆门技师学院垫付的土地前期费用5300万元,用于购买增减挂钩土地指标和征地拆迁等所需资金;四是积极争取专项债券额度,根据省财政厅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组织市人社局申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亿元用于校区建设;五是督促部门向上争取,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做好国家、省级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姚君林点评:

建议在荆门职业学院扩建方面实行财政预算安排与工期建设同步,有力推进工程进度,打造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关于湖北通航学院筹建,建议在办学资格取得、师资力量培养、基础工程配套等方面制定完善规划,实行规划引领,全力建设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

市人大代表陈永根提问:

实现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需要大批高素质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是我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请问市农业农村局,在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培养农业职业技术人才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水产发展中心主任程勇应询:

一是搭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平台。通过大力推进“三乡工程”,引导资源向乡村聚集。支持村集体策划打造“乡村车间”集聚区,推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涉农企业、科研院所与农民合作组织的深度融合,打造农业众创空间。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抓培训。聚焦果冻橙、高油酸油菜、优质稻米、食用菌、漳河清水小龙虾等八大农业产业行动计划,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放在产业培育的第一道关口,有针对性地培养“留得住、靠得稳”的农村实用人才。

三是学用结合确保培训实效。利用“分段式、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充分拓展“教学+实践”“理论+实训”“课堂+基地”教学模块。联系省内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作为学员市外教学实践基地,从成功案例上启发思路;以市内带动力强、技术先进、培训基础条件较好的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依托,创建一批农民田间学校。

四是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遴选一批高级农艺师、技术骨干,吸收一批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建立了荆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注重引进高端人才,邀请傅廷栋院士团队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参与授课,丰富教学资源。

五是强化创业政策保障。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改革,在政策供给上持续发力,在项目申报和安排上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立点评:

荆门农业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需要通过职业教育,让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三农”领域,助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确保市民“餐桌上的安全”。

市人大代表张农梅提问: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成绩好的学生上普高,成绩差的学生上职高。请问湖北信息工程学校,你们如何培养符合新形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陈宏应询:

一、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学生成人。

一是实行精细化育人。认真落实“三育人”各项措施,建立全员、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模式,精准发力,增强德育实效。

二是实行特色化育人。坚持以文化人,进行思想引领,促进行为养成。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资队伍,为“问题”学生化解积虑、舒缓情绪,培养健全人格。

三是实行个性化育人。成立校园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张扬青春、找回自信、健康成长。

四是实行科学化育人。开展德育研究,形成了“晨会”“晨跑”等4项可复制推广的优秀德育工作案例。

二、坚持技能育人,促进学生成才。

一是以实践教学激发学习动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实行理实一体,突出技能实训,强化应知应会。学习方式由死记硬背变为动手操作,学习压力由应付考试变为技能过关,学习成绩由卷面分数变为产品模型。

二是以技能大赛提升技能水平。将每年5月定为“技能文化月”,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近五年来,150人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一、二等奖,综合竞赛成绩在全省中职学校中处于第一方阵,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和市教育局嘉奖。

三是以校企合作培育职业精神。围绕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开设的20个专业紧跟荆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将专业建在荆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上,增强专业建设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提升学生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的紧密度。推行现代学徒制度,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肖官锋点评: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中教育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特殊性,而正是这种特殊性,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希望相关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教育改革,紧紧围绕荆门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需要培养更多更优高素质技能人才。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邹江提问:

作为技工院校,培训的对象覆盖全体劳动者。请问荆门技师学院,你们怎样突出办学特色,把技师学院做大做强?

荆门技师学院院长许松应询:

一、紧盯中心工作,创新模式育匠才。

一是创新培养模式,贴近企业实际抓教学。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学员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学;企业忙时抓生产,闲时抓培训。在福耀玻璃等14家企业开办11个专业的“学徒制”试点。该经验被国家人社部作为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向全国进行推广。

二是创新合作模式,服务政府要求抓培训。与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沙洋县签订合作协议,开启政校企三方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新模式。针对企业需求,开设金泉新材料、福耀玻璃、航特、凯龙、玲珑轮胎等定向班;针对企业转型升级,开办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等培训;针对我市国家长护保险试点,开办长护培训、家政培训。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本地企业抓培养。围绕政府重点工作、社会热点工作,先后开办退役士兵、移民、养老护理、就业创业等培训。去年培训技能人才8000多人次,创学校培训历史新高。

二、突出培养质量,内涵引领育英才。

一是以内涵建设为引领,提升核心竞争力。探索并健全了专业建设体系经验,被国家职业建设核心期刊《职业》向全国推广。

二是以技能竞赛为手段,促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教学每个环节,把竞赛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把备赛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

三是以激发活力为目标,建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率先引进积分制管理,激发师生活力;建设以工匠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三、夯实培养平台,提升实力促发展。

一是争取大项目,增强办学硬实力。先后建设省大师工作室2个,新建一体化实训室10余个。

二是争担科研项目,提升办学软实力。承担了1个国家紧缺教材开发项目、2个省科研课题、1个省品牌专业项目、9个省精品课程项目。

三是争办全国试点,扩大办学影响力。承担了4项国家技工院校改革创新试点,参与制定2个专业的国家培养标准。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孝华点评:

社会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让职业教育发展难度更大。呼吁全社会形成“职教生不是低人一等,而是社会有用之才,是‘大国工匠’摇篮”的共识,给予更多关爱和支持,让职教生快速健康成长。期待荆门技师学院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奋发有为,让学校真正“特”起来、“大”起来、“优”起来、“强”起来。

市人大代表宋娟提问:

据了解,我市职业院校师资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存在着不能上讲台的富余教师,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不足,如沙洋县职教中心,全校119名教职工中“双师型”教师仅为30%;东宝区职教中心104名教职工中“双师型”教师只占28%。请问市教育局,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市教育局局长舒君应询:

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有专任教师140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4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48%。

一是严格准入,招录一批。坚持以双师素质为导向,改革新教师准入制度,注重从具备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硕士及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中招聘。荆门职业学院近三年招录的50多名教师中,有40%以上的具有企业工作经历。

二是面向企业,选聘一批。建立“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大力选聘企事业单位优秀团队和人才到校任教。仅荆门职业学院、湖北信息工程学校今年就聘请企业能工巧匠52名兼职参与教学,聘请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王承民团队和中航特飞所正高级教授汪恩光、闫光富等专家兼任学校专业教师。

三是立足岗位,培养一批。全面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安排优秀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跟岗,举办研修培训班加强交流学习等。近三年来,先后选送教师760多人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120多人次到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东风汽车公司、华中数控等高校和企业培训和跟岗。

四是搭建平台,带动一批。与东风汽车、华中数控、金泉新材料、新洋丰等企业联合建立8个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努力建设职业教育创新教学团队,联合政校行企建设技能名师工作室,打造优秀专业教师团队(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李代珍工作室入选全省首批“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全省仅20个)。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进华点评:

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有赖于建立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个问题问得好,问在关键,客观实在,针对性强;回答答得好,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初显,未来可期。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我市“双师型”队伍建设将会不断增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