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23年全国中职高质量发展校长论坛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东校区举办,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90余个中职学校校长(书记)、职教专家以及基地核心成员单位代表等,共同探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校长们建议,要结合学校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动职普融通,破解师资人才难题,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职教育产教融合不能照搬照抄
“目前,广东已建成14所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62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以及14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88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这批学校示范引领了全省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二级调研员杨澎介绍道。
广东是职业教育大省,长期发力职业教育改革。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杜怡萍认为,作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行政主体,地市统筹是关键,要因地制宜、乘势而上、敢为人先。其中,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职业学校尤其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
日前,大湾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在佛山顺德正式成立,联盟单位涵盖境内外57家中职学校、9所高职和本科院校、40所企业及13个行业协会,将重点打造校与校合作交流平台、校与企合作共建平台、职业院校与国际交流平台,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发展格局。
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尧勇介绍,早在十多年前,学校就通过精准对接联合成立校企生产线,学生顶岗实习是以承包生产线及生产任务的方式进行。“该生产线首月空调日均产量约1000台,四个月后几乎翻倍。”他说,如今学校已形成承包企业生产线的独特教学模式,师生共同参与产品研发,人才培养质量高效提升。近五年,该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100%。
“中职学校推动产教融合,要注意不能照搬照抄高职院校的道路。”东莞市商业学校校长曹永浩认为,对于中职教育而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然是培养人才、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学生群体的年龄、类型等不同,中职学校的产教融合要避免跟风高职院校而盲目建设产业学院,应取之精华及实际所需,走出有特色、适合学校的产教融合路径。
有序推动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职业学校改革发展活力不断被激发。
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对特色专业群实行“引企入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该校校长郭宏才说,学校还以珠海市职业教育名教师工作室为引领,重点开展以“云课堂”为核心、以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校发展和内涵提升。
建议进一步加强职普融通
2022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该法20多年来首次大修,至今仍是职校校长们关心、热议的话题。
“职业学校要实现发展,关键还是在于办学能力提升。”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杨斌说,职校要不断优化类型定位,加快补齐短板,推进“点上突破、线上提升”,扎实推进关键办学能力建设,同时推动职普融通,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去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推动职普融通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关键。
“职业学校具有实训场所、技能设施完备的优势,可以在劳动教育、职业技能体验、职业意识培养等方面开展融通。”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经葵建议,要从加强职普融通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建立与职普融通相匹配的国家资格框架,完善高职分类考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师资力量建设。
“职业学校除了要重点关注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努力打造专业核心课程之外,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也是职业学校提升关键办学能力的重要内容。”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唐飞说。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燕青说,学校既是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和广东省中职学校校长培训中心的挂靠单位,又是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国家级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2001年至今已举办各类中职校长培训班近百期,培养中职校长数千名。作为培养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学校将坚持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输送更多高质量职业教育师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