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巍巍太行山脉愈加勃发兴盛。
6月3日,山西省委书记林武率领省委常委班子,瞻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日报记者李联军摄
在山西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期,6月3日,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带领省委常委班子来到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宣示牢记领袖嘱托,传承红色基因,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8月,在太行山深处的和顺县,一座产值上亿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现代化化工民营企业生产有序,流水线上,机械臂自动将一个个生产好的硅钢级氧化镁系列产品码好;在吕梁山上的吴城镇,26块图文并茂的党史展板在兔坪村村委大院一字排开,村民自告奋勇充当临时讲解员,一个简朴而又独具特色的“流动党史馆”巡展宣教正在进行。
“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包括党的建设都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真正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在山西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林武郑重表态。
新征程、新起点带来的是“换道领跑”的新机遇。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打开山西发展新局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逐渐清晰而生动。
深学细悟笃行 用红色资源“富矿”涵养干部初心使命
“姑姑的生命只有短暂的15年,但那是生命怒放的15年,‘生的伟大’;而面对牺牲,她是那样大义凛然、义无反顾,‘死的光荣’。”
近日,在英烈英模家属宣讲团省委机关报告会的现场,刘军祥以新一代讲述人的身份第一次走上宣讲席,宣讲姑姑刘胡兰的英雄事迹。
追忆烈士刘胡兰,74年来,无数中国人一直在思索,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一位年轻革命者的意志如此坚定,在牺牲面前如此从容;带着同样的思考,74年间,一家三代人把亲人刘胡兰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
着眼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山西注重用红色资源“富矿”涵养党员干部初心使命,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读书班、讲专题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宣讲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笃行。
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蓝佛安表示,要以山西各项事业新发展新进步践行“两个维护”、诠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山西是革命老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三晋大地上英勇奋斗:抗战女英雄李林,骑骏马持双枪,曾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却在保护群众安全转移时身负重伤,遭遇围困之际,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黄崖洞小战士崔振芳,14岁不到就参加革命,战斗打响时,坚守在一块距地面20米的大山陡崖上,先后消灭敌人数十名,最后不幸被机枪射中,年仅18岁……红色资源孕育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浸润红色热土。平凡人,普通事,一旦以纯洁信仰、高尚追求为精神底色,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在武乡县黄堂凹“四好农村路”的施工现场,党旗飘飘,挖掘机、推土机、碾压机、运输车辆同时作业。武乡县,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圣地,地势险恶,多雄关险隘。长期以来,落后的交通成为制约武乡经济发展的天然“屏障”。
“特别是今年,我们把‘四好农村路’建设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切实为老百姓出行打通‘最后一公里’。”工程施工方——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涝谦郑重表示。
“石科——小庄沟段,新路绕村而行,能否再对原有的老路加固重修,方便出行?”
在施工过程中,面对群众提出的新要求,项目部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实地考察,研究对策。
“特事特办!我们上会研究,觉得确有必要。这路不仅是通向县城的,更是通向百姓心里的。”在项目部负责人史建峰与武乡县交通局、设计院等多方协调之后,小庄沟“加路”的要求被提上了日程,并免费进行了修建。村支书董彩萍说,加辅路段修建的完成,让不少村民实现了从“院落”到“县城”的无缝衔接。
农村公路既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更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把钱花到刀刃上,把路修到群众心坎里。小庄沟村的故事也不断在山西其它地区上演。
6月26日上午,太中银铁路吕梁至太原南段动车组列车开通。吕梁市宣传事业发展中心供图 冯帅摄
6月26日9时46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护工李改琴搭乘的D9232次“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吕梁火车站出发,驰向省会太原。
“座椅干净舒适,乘务员热情耐心,方方面面都很满意啊!”
“以前去太原坐大巴得5个多小时,现在1个多小时就去了,票价40多元也很便宜。”
在车内700多名乘客一片欢腾的背后,是建设队伍每天3小时的“天窗时间”,百余天的施工会战,400余次的封锁改造……随着吕梁革命老区跨入“动车时代”,山西11个地级市实现了动车开行全覆盖。
山西一直关注老区的发展,省委部署开展“用党史、践初心、兴老区”行动,制定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配套政策。为了解决老区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汇总提出拟申请纳入国家“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重大项目173个。
今年以来,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山西省纪委监委会同17个职能部门,聚焦民生领域,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梳理确定了21个重点推动的具体事项,推动切实解决一些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省教育厅聚焦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范围小、时间短、内容少,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问题整改;省医保局聚焦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骗取医疗保障基金问题,集中打击“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等欺诈骗保行为;省住建厅聚焦解决公积金缴存职工在异地办事过程中“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动住房公积金5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林武表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确保把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办好办实。
谋创新促转型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指明的“金光大道”;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是党中央授予山西的一块“金字招牌”。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把开展碳达峰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动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
“减”字当头,山西主动破除煤炭依赖。6月28日,全球首套1兆瓦钠离子储能系统在山西太原正式投运。
华阳集团1兆瓦钠离子储能系统。华阳集团供图 陈健摄
储能是支撑能源互联网、智能微电网、综合能源服务的关键技术。山西“十四五”新业态规划明确提出,开展“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结合电网调峰需求,推动组织实施一批不同类型的储能示范项目,探索构建“源(新能源)—网—荷(电动汽车)—储(蓄电池)”协同运行的“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
华阳集团抢占行业制高点,以碳基材料培育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相结合的储能产业,大力布局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新能源储能项目,建设集研发、生产、销售、应用、运维为一体的大规模、一站式新能源产业生态圈。
“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后,储能成本低至0.2元/度,未来将逐步取代铅酸电池,解决铅酸电池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缓解动力电池行业对境外锂资源的依赖。”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翟红介绍,该系统的成功投运,标志着华阳集团布局、引入、共建新能源储能上下游全产业链迈出坚实步伐。
从“改变世界的材料”气凝胶,到引领低碳清洁能源建筑的“零能耗”小屋,从“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到守护职业健康的“华阳新材”口罩……多项“黑科技”在华阳集团的落地生根,无一不是在“转型”上深耕细作,无一不是在“发展”上谋求突破。
跳出煤堆谋转型,步伐越走越坚定。7月16日,山西省开发区2021年第三次项目集中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活动在全省各地同步举行。
在活动主会场,尚风“绿谷”碳中和环保科技园项目举办了开工奠基仪式。营业执照1天到手;“土地清表”3天完成;公司展厅7天建成;原计划24个月正式投产,也缩短到18个月……采访中,公司董事长孟新利对这里的办事效率深有感触:“确实是大吃一惊,办事效率比东部发达地区还快。”
本次全省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共签约项目506个,开工项目459个,投产项目265个,涵盖合成生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
以开放促改革,在改革中扩大开放。“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蓝佛安指出,要把握好“三无”“三可”的内在要求,在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营商环境上久久为功、持续用力。
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65天,一般性工业项目压减至最快26天,雄忻高铁(山西段)用地预审与选址审批创造了7个小时办结的“高铁速度”,改革经验纳入国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山西不断致力于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高效、可预期的良好环境。截至2021年6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95.9万户,增长9.3%。其中,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4.4万户,增长5.4%。
今年以来,山西省经济保持持续恢复、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山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960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其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煤炭工业增长14%,非煤工业增长18.3%,快于煤炭工业4.3个百分点;山西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3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8.4%,增幅居全国第三。
书记抓、抓书记 闯出一片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站在大同市天镇县城向北望去,一望无际的绿色中,山上杏树、枣树绿意相映,山下南洋河水波荡漾,景色动人。从2018年秋开始,千百只赤麻红嘴鸭、扁嘴鸭、大雁、黑水鸟在南洋河生态园一号坝前群集,成为当地新的景观。
南洋河是天镇人民的母亲河。5年前,这里还是行洪不畅、垃圾遍地的“烂河滩”。作为南洋河的县级河长,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王建江决心把“烂河滩”变成水光潋滟的好地方。
王建江三赴北京,找企业家们反复恳谈,一起算长远账,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在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挂牌的第一天,他抱着图纸、方案,汗流浃背上门争取项目。董事长陈耳东握着他的手动情地说:“我们一开张你就上门了,这样的县委书记不支持不行。”
谱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山西篇章,不是一蹴而就、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全省上下团结奋斗、艰苦奋斗、持续奋斗。
6月22日,全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上台领奖。山西日报记者李联军摄
6月7日,山西省换届后县(市、区)党政正职专题培训班(第一期)在省委党校开班;6月18日,山西省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会议召开;6月22日,山西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召开……
林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注重书记抓、抓书记,层层压实各级主要负责同志特别是‘一把手’的抓落实政治责任,鲜明树立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
在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在到任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市委常委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县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每月一次深入社区(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与群众座谈制度”。11名市委常委以上率下,截至目前,累计收集群众提出的问题172个,办结96个,缺少公厕、路灯损坏、天然气不通等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得到有效解决。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拥军在实地调研的同时,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等方式,以忻州、阳泉为重点,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徐广国在中阳县车鸣峪乡参观考察,详细了解木耳的种植规模、当前面临的困难等情况;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凤岐深入联系的脱贫县繁峙县实地了解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和乡村振兴推进情况,探望帮扶的脱贫户……
在山西,省级领导带头开展“群众呼声调研”,发现7方面21类问题。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察民情访民意工作,11个市和综改区、省直74个单位发现23类612个问题。在此基础上,省委常委会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13项,省级四大班子和173个参学单位共列出重点项目清单2309项。
以为群众办实事为突破口,山西生产供给稳步增强、新动能增势强劲、有效需求加速释放、发展质效明显提升、民生保障稳固有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林武强调,要牢记领袖嘱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发展和党建“两手抓、两促进”,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征程中交出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