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 > 正文

当教育遇上短视频

作者:李澈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1-04-20


视觉中国 供图


短视频平台上,老师正在走红。

拥有150多万粉丝的“数学物理宫老师”,把一个个严肃的数学物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场景相联系,诸如勾股定理和小龙虾、冰糖葫芦和电功率的类比让粉丝直呼“懂了懂了,原来这么简单”。

倡导“万物皆可化学”理念、拥有580多万粉丝的化学教师向波,每发布一条授课短视频收获的点赞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

有“刑法界著名段子手”之称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入驻某视频网站当天便喜提百万粉丝。如今,1300多万年青人围观着“法外狂徒张三”传奇的人生,沉浸在刑法的知识海洋中。

……

时下,各类短视频平台上活跃着数百万教育内容创作者,教与学的新场景已经初步形成。当教育的“一池春水”与短视频平台汹涌澎湃的流量交汇,双方都在给彼此注入新的变量。这样的改变会给教育带来哪些新的挑战?

面向大众,短视频能否发挥社会教育价值

短视频与教育的携手并不是一朝一夕间发生的。

从诞生起便带着娱乐标签的短视频和自带严肃属性的教育,起初在人们眼中就像两个毫无交集的平行空间。首先尝试破圈的,是各类教育培训机构。

近年来,随着传统社交媒体平台的流量红利日趋萎缩,一直身陷流量焦虑的教育机构在迅速兴起的短视频上看到了新的可能。

“2018年底,我们发现当时运营的几个新媒体平台边际效益已经趋近于零,而短视频平台却显示出惊人的爆发力。我们判断这对品牌塑造和获客来说都会是一个新的突破点。”北京一家教育机构负责人陈林(化名)告诉记者。

意识到这一趋势的短视频平台,同样开始积极布局教育领域。

2019年7月,快手发布招募“教育生态合伙人”计划,宣布给教育行业以“百亿次曝光”的扶持,同年3月和9月,抖音携手中国科普研究所等先后启动“DOU知计划”1.0和2.0,宣布针对知识内容创作者推出全方位服务方案。

交汇之下,短视频平台与教育领域正成为彼此的“蓝海”。2020年7月发布的《抖音企业号—教育行业白皮书》显示,从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抖音教育企业号数量增长324%,投稿量增长425%,日均观看人数高达1.8亿。该白皮书还显示,2019年在抖音被赞最多的职业是教师,全年点赞量高达6.5亿。

短视频与教育交汇,起点始于流量,终点却远不止于此。对短视频平台教育内容生态来说,大量个人账号的兴起值得关注。

快手上一位教育内容创作者告诉记者,以往主打教育内容的视频从撰写脚本、组织拍摄到后期传播对人员配置、设备都有很高的要求,而短视频的兴起改变了这种情况,让创作者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内容本身,“以前一个团队才能做的事,现在自己用一部手机就能完成了,关键是内容要设计得短小精悍、生动有趣”。

不同于教培机构,个人创作者中一部分是出于传播知识等非盈利目的,收费账号从运营模式上则更像近几年兴起的“知识付费”。从这个维度观察可以看到,在短视频平台上,教育内容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与学校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9快手教育生态报告》显示,快手上的教育内容可分为素质教育、三农、职业教育、学科教育四大品类,前三者的受众都远超在校学生范畴。

以职业教育为例,每个短视频平台都像一个超大的“职教中心”,电工、烹饪、维修电脑、操作软件……各种职业技能和生活窍门在上面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在短视频平台的“大课堂”里,不仅空间界限被消弭了,学习的参与者也不再有学龄和非学龄之分。

在很多短视频平台讲解中学数学的账号上可以看到,观看者既有中学生,还有很多40多岁的农民工。这群“大龄学生”在工地上经常需要根据工程图纸算长度和面积,如果看不懂出了错,就要返工重做,因此特别有动力学习。

随着观看短视频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其中的教育意义逐渐被放大。“我们要站在有益于青少年成长、全民素质提高的高度去审视短视频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联合抖音发布的《普惠根基:短视频与全面发展教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抖音教育内容概括为5个主要类别:大脑与心智、审美与艺术、安全与健康、道德与公民以及社会与情感。《报告》提出,短视频在培养全民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和潜力。

对此,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认为:“短视频在大众教育方面的强大影响力,使其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它有力地补充了目前传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忽视的领域。”

教育作用,要依靠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

从去年疫情期间居家学习时开始,辽宁省盘锦市某高中高二学生杨馨月迷上了短视频,现在每天晚自习前都要看一段时间,对她来说,这既是一种放松也是学习的新方式。

起初,在杨鑫月眼里,短视频都是搞笑娱乐“没营养”的,直到看到一条解释“为什么格陵兰岛在地图上显示的面积比实际大很多”的短视频推送。通过这段短视频,喜欢学地理的她了解到,世界地图是通过“墨卡托投影法”绘制的——用这种方法绘制的地图上,越靠近两极的地方面积越显得相对大。打那以后,教育短视频对她来说,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没想到能学到这么多知识”。

对此,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一中学学生小王有着相似的体会,语文学习上存在短板的他,通过看几个主打初中语文学习的短视频账号,学到了很多“干货”,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水平都有不小的提升。小王说,短视频最大的优点是针对性强,通过短时间学习就能快速理解和记忆,而且便于查找。

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与抖音青少年网络健康成长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成长的百科全书—短视频社交与青少年教育研究报告》,将短视频教育的特征概括为“6S”:短与故事化(short and story-like)、丰富与易得性(sufficient and searchable)、分享与社交化(sharing and socializing)。

正是上述特征融合在一起,击中了青少年的兴趣点。在短视频平台上,教育不再正襟危坐。

你能想象英语老师在讲台上教“厨房(kitchen)”时,满是期待,一脸准备要“开吃”的喜悦吗?而在讲“鱼肉(fish)”时,流露出的是吃到鱼刺时觉得“费事”的表情吗?每一个单词的讲解,都是声情并茂、手脚并用,来自山西的“A逗~老师”正是用这种独特的搞笑记单词法大获关注,不到一年便收获数百万粉丝。

“故事化”是教育短视频叙事风格上的重要特征。拥有1300多万粉丝的罗翔就是其中的代表。在他的讲述中,几乎犯遍刑法所有罪名的“法外狂徒张三”用自己传奇的人生为一个个刑法知识点做出注解,让观看者拍手叫好。

短则几十秒、长则几分钟的短视频看似简单,但背后的创意策划、脚本撰写和视频制作却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来完成。以高中数学辅导领域颇为知名的抖音账号“勇哥超级数学”为例,运营者“勇哥”为制作一个讲解椭圆定义的视频,专门准备了纸盒和钉子,手工制作出一个可以画椭圆的纸板。通过实际演示如何画椭圆,粉丝就能“秒懂”椭圆的定义。

别出心裁的创意有助于收获流量,但也要看到,比起知识的传播方式,知识本身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才是短视频的核心。多位接受采访的教育短视频创作者都表示,尽管表现形式有别于传统课堂,但教育短视频中“教”与“学”的核心并未变化,真正的知识“干货”才能对青少年起到教育作用,说到底这也是提升用户粘性的不二法则。

线上教学,能否反哺线下课堂

面对汹涌而来的新潮流,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师开始尝试发布上课的短视频,来自用户的反馈和平台上“网红”教师的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随之而来的变化又传导回现实中的课堂。

在北京一所中学教物理的年轻教师程艺(化名)便经历了这样的过程,2020年疫情期间居家上课时,她一边给学生上网课一边研究短视频平台上“网红”教师的授课技巧,进而开始尝试着自行录制教学视频发到平台上。通过粉丝的反馈和自我总结,程艺不断对自己的短视频课程进行修正,这些变化和反馈同样体现在给自己班上学生的教学中,尽管到目前粉丝并不算多,但她很享受这个正向循环的过程。

“语言表达更精炼了,从题目中快速抓住知识点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也反馈说我的讲课风格变得有趣了。”程艺如此总结自己的收获。

在程艺看来,短视频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补充,“比如学生课后可以利用短视频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课堂上遇到的难点可以通过看短视频反复学习”。

为课堂上教学和学生课后学习提供补充素材,是很多学校教师录制短视频最初的目的。颇受欢迎的语文学习账号“臧老师的秒懂学堂”创作者、扬州江都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臧冬冬就是这样意外成为抖音“网红”的。

作为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资深语文教师,臧冬冬不光对基础语文教学有很深的认识,还是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他最初录制短视频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学生们回家后可以看着视频练习写字,相当于课后的陪伴式学习,每个短视频都是围绕如何写一个字展开的。

当这些视频发到抖音上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臧冬冬的学生从自己带的班级扩大到了整个年级,很多学生家长告诉他,“可以在你的抖音号上复习知识点”。

渐渐地,单纯的书写示范已满足不了粉丝的需求,有的家长就孩子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其中不少恰好是臧冬冬课上常讲的知识点。于是,他在短视频上的讲课内容延展到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

臧冬冬现在发布的短视频内容,以课堂实录为主——上课的精彩片段直接剪辑后放到平台上。与很多短视频创作者不同,他有一套自己的内容制作方法。

每节课前,他用一个三脚架把手机架在教室后方录课,这样一来,既不影响教学,也能录到最真实的课堂情景。通常,如果课堂上学生反馈好,视频发到抖音上传播数据也不会太差。

对臧冬冬来说,录视频带来的改变在于,他更注重备课了,“要提前安排好知识点的讲解节奏,还要呈现细致的引导过程”。

如何平衡专业性和娱乐性,是每个致力于传播知识的短视频创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人都在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臧冬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知识的不变形,“(短视频上)知识点的确零散而碎片化,但你能不能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程艺说,自己更多把发布上课短视频跟粉丝互动的过程,作为验证自己教学想法和发现问题的手段,并不会为了获得流量而刻意把自己打造成“段子手”,“公立学校教师发布这些短视频一般不是为了挣钱,如果能顺便帮到一些孩子就是意外收获了”。

面对质疑,模糊地带尚待规范

作为一种新的内容载体,短视频在教育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但也要看到,针对其是否适合与教育深度融合,质疑者不在少数。

对于短视频时长应在多少分钟以内,业界并无明确定义。可以观察到的是,各平台上的教育短视频时长很少超过10分钟,多数控制在3分钟以内甚至只有数十秒。如此短时长,能承载真正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吗?又该如何避免知识碎片化?很多人存有这样的疑问。

朱旭东提醒,短视频表层化的特质比较明显,要让其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潜力,仍需在深度上进一步挖掘。他提出,要积极监督短视频生态环境,全面促进网络道德知行合一。

“应当鼓励知识传播者将体系化的知识分解成系列短视频进行传播,同时,通过短视频的合集功能,方便用户快捷、连续观看,利用碎片化时间,系统获取知识。此外,应当把短视频和长视频或者线下教育、阅读、活动有机融合,用短视频激发兴趣点,鼓励青少年进行系统学习。”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建议。

除了短视频的内容,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推送机制也让不少人心存疑虑。“为了优化运营数据,平台更多考虑的是你想看什么,而较少考虑作为一个学习者需要什么。”一位教育短视频创作者表示。他提出,如果平台能针对不同类型学习者的知识图谱建立模型,然后按照“知识图谱薄弱项”和“用户感兴趣的知识图谱”两种方式同时给用户推送,才有机会真正形成一套既系统又个性化的教育内容生态。

与此同时,成瘾性、有害信息、诱导打赏等潜在的有害因素,都让短视频如同一把“双刃剑”。记者通过梳理发现,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并制定相关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于今年6月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设“网络保护”一章,要求企业不得提供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当前监管呈现立法保障、严格执法和司法保护等特点,但还不够。短视频青少年保护应该从监管进入到治理的时代。”郑宁说。

此外,在短视频平台上众多教育内容创作者中,中小学在职教师是一个身份颇为敏感的群体。

教育部等六部门2019年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校外线上培训机构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但相比以直播为主要形式的线上补课,教育短视频平台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观察不同短视频平台上创作者身份标注为中小学在职教师的数十个账号,记者并未从中发现直接卖课的现象。这些教师创作者发布的短视频几乎是免费的,但部分教师在发布短视频同时会推荐一些付费的教辅书籍。

事实上,关于中小学在校教师是否可以用教师身份在短视频平台上注册账号,以售卖课程的形式获取收入,相关的政策法规尚处于空白。

“以在校教师身份注册的账号可不可以通过卖课或其他形式获得收入,怎样厘清知识付费和线上补课的边界,这些问题大家都很关注。”一位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上百万粉丝的中学物理教师,建议相关部门聚焦上述问题制定政策,“明确这些问题的边界,对老师也是一种保护。”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