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业教育政出多门,体制不顺,造成管理不协调、资源难整合、办学保障不力的状况越来越突出……”全国政协委员、新余学院院长张玉清向记者讲述了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困惑。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历教育管理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专及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技工学校(包括技师学院),形成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分属两个部门的管理格局。”张玉清告诉记者,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28.1万人,其中技工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0.3万人,占全部中职在校生的22.1%。而技工学校的招生政策、学制安排、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经费划拨、学生就业等自成系统,十分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协调和整体规划。
张玉清坦陈,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均对职业学校实施宏观管理,由此带来了职业教育分散管理、职责交叉、政出多门,互相掣肘,条块分割,各成体系,重复设置学校和专业,学校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难以整合,以及不同学校无序竞争等问题,不利于宏观协调和整体规划。其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技工院校,其招生政策、学制安排、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经费划拨、学生就业等自成系统,独立于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之外,同一层次学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难以统一。另外,国家层面管理体制上的分割,导致学校管理混乱,出现一校多牌、统计数据失真、地方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取决于两部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降低了国家投入资源的效益。
如何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张玉清特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张玉清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推动各部门间分工合作,尤其是要理顺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关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之间的关系,建议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精神,教育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人社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进一步落实好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强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条件保障和政策支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职业培训工作,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良好局面。
加大地方教育改革权限,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责在地方,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关键。”张玉清表示,我国各地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发展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目前,我国各地职业教育办学同质化程度比较高,地方特色不明显,大大弱化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要打消地方政府的改革顾虑,允许和鼓励大胆尝试。有的地方走得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的地方推进综合改革、有的地方选择重点突破,要推动多元探索、百花齐放。张玉清建议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对于改革有思路、有创新、有成效的地方,要加大支持和激励力度。“在推动地方改革过程中,要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明确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的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保证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切实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必须紧跟新技术、新职业、新工种发展趋势,快速调整专业、课程、教材等,没有灵活的机制,就很难跟上。”在张玉清看来,近年来,我们深化“放管服”改革有了很大改进,但基层学校还是反映管得多、管得细,办学束手束脚。未来,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专业设置、校企合作、教师招聘、职称评审、教师待遇等方面,简政放权还要再发力。他建议重点要在用人机制上给学校手脚松绑,让学校能够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和岗位,自主确定用什么人、怎么用人,特别是对兼职兼薪的企业人员,管理上要更加灵活,编制待遇上要统筹考虑。“要建立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内部分配机制,让教师在绩效工资总量外能获得一定比例的社会服务收入,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张玉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