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系统、全面加强专业设置管理是引导和推动本科职教优质发展的前提,可谓是关键中的关键。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建立本科职教专业设置管理的国家制度。
专业设置是体现现代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指标。《办法》充分把握现代职教发展规律,立足当前本科职教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新时代本科职教专业设置管理确立原则、形成制度和指明方向。
一是突出类型教育特点。现代职教体系中的本科职教具有鲜明的类型属性,其专业设置体现类型教育的规律性特点,应当面向技术技能人才链条的高端层次,适应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办法》强调本科职教专业设置的类型属性和特点,确定其培养定位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切实从教育制度的专业管理方面构建起我国中职和高职之后的本科层级技术技能人才积累体系和机制。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因应产教融合需求迈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使我国本科职教的办学定位一锤定音,切实将现代职业教育链、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全链条紧密衔接。
二是形成三级管理机制。现代教育专业设置管理的有效模式体现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协同、各司其职、合力落实。《办法》明确构建起本科职教专业设置的三级管理机制,即由教育部负责专业设置的管理和指导,制订并发布专业目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本科职教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高校则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设置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对接新职业的相关专业。国家引导、区域统筹、高校自主的模式确保本科职教专业设置形成国家有标准、省级可优化、高校能发力的有效机制。
三是产教融合贯穿全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本质特征和根本路径。《办法》强调本科职教专业设置要主动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此,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以及专业设置指导建议等信息。高校则聚焦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发展需求明确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并且必须由校企共同完成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办法》从根本上确保了产教融合贯穿于本科职教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四是动态落实评价监测。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建立良好有效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势在必行。《办法》确定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本科职教专业设置的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并且通过阶段性评价和周期性评估监测扶优裁弱,实现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和专业结构持续完善,使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在国家制度层面得以确立。
当前,各地在准确理解《办法》内在要求的基础上,全面加强落实是夯实专业设置和建设质量,切实推动本科职教创新高效发展的关键。
一是要产教同步谋划、校企聚焦融合。落实《办法》首当其冲要明确本科职教的专业设置与发展必须对接产业中高端需求并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此,区域本科职教需要确立将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与国际产能同步布局的基本思路,形成专业动态对接产业的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格局。为此,地方落实《办法》一是建立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的预测与发布机制,为高等院校本科职教专业设置提供明确的指引;二是积极构建常态化校企共研、共建、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机制;三是形成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评价标准研发以及实施评测的常态机制。
二是要夯实五业联动、强化五方合力。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表明,区域职教专业设置和建设水平取决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五业联动”的效果,并受制于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五方合力”的强弱。区域推进《办法》落地一是迫切需要通过共建应用技术转化中心、产品工艺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育基地等,全力打造技术技能积累研发联合体,全面支撑本科职教专业建设;二是积极破除障碍,成立实体化运作的职教集团,探索面向中高端产业链、拥有法人资格、独立实体运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化解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的制度性难题。
三是要优化衔接机制、形成类型体系。本科职教是构建中、高、本、研技术技能人才衔接转化机制的关键性环节,而其自身专业设置与发展也依赖于该机制的发展水平。为此,各地落实好《办法》,一是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融互通和衔接转换,实现书证融通是根本要求;二是同步深化应用性学位制度建设,形成中、高、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有效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三是在建成一批高水平职教本科院校的同时,积极支持普通本科高校探索职教本科专业建设,强化职教本科与普通本科之间的渗透和融通;四是全面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产教融合性,切实向“应用”转型,为本科职教专业搭建向上延伸的通路。以此,搭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加速建成现代职业教育类型体系。
四是要提升基础能力、打造一流师资。各地依照《办法》完善本科职教专业设置与发展,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是根本,其核心在于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为此,一是聚焦教师学术性和职业性,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普通类和职教类师范院校优势,强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作用,激发区域内高校积极性,会同知名企业实施本科职教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三是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并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并畅通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入校兼职任教,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绩效管理水平。(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 米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