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短缺”困局如何破?
“一直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大家普遍的想法就是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国职教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潘建伟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直围绕‘考上好大学’的目标而不堪重负,其职业规划和个性化发展全面缺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王复明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他坦言,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飞跃发展,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还是存在偏见。“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人才需求和就业矛盾加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王复明表示,在这种背景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有待调整。“某些专业人才严重过剩,就业困难;某些专业社会急需,但创新能力不足,这一方面要创办新的工科专业,同时,传统工科也需要改造升级。所以,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受到了社会高度重视。”王复明说。
“职业技术教育,对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发展都非常重要。”在潘健伟看来,职业教育是一个工业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潘健伟坦陈,当下,量子信息科学已经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在量子信息技术进入深化发展、快速突破的新阶段,不仅需要科研人员,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工程师,各种各样的元器件做得更好。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纳米科技几乎覆盖了所有产业,希望职业教育在推动纳米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化落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也表示,中国纳米科技研究机构的科技竞争力在稳步提高,但中国纳米技术最大的短板在于,产业承接能力低,创新产业转化少。如何将职业教育和产业紧密结合?赵宇亮举例,比如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射频前端滤波器芯片生产需要150名操作员工,他们就与广东省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让学校按要求帮助培养培训需要的操作员工,芯片生产线建成以后,这些员工就可直接进入车间,从事射频前端滤波器芯片的生产。“我们派技术人员、工程师去给职业教育的学生培训,指定专门课程、指导做好技术储备,这样就将产业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
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
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虽然办学特点和形式不一样,但是都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这些是支撑教育深层次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指出,高素质人才供给是教育赋予未来发展无限可能的关键所在,也是乘势而上抢抓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他认为,职业教育要在需求结合中、在资源整合中、在产业融合中、在职继联合中、在前沿竞合中提高其适应性。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内需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在快速提升。”王焰新表示,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是职业教育首先要面临的需要,职业教育发展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重点领域谋篇布局。在他看来,作为与市场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也必须要加强政府统筹力度,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区域、产业差异,坚持扶优、扶新、扶需、扶特的原则,将兴奋点和着力点转移到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以及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领域和方向上。
“受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仍客观存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王焰新认为,这是当前推进高素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求。他表示,在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推进继续教育、建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继续教育等其他普通教育,为职业教育搭建了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一方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突出应用去构建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学历继续教育培养方案,要适应产业需求和行业标准,积极引入实践课程教学,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储备和实践应用能力。”
“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发展越来越需要技术工艺的革新和引领。”对此,王焰新建议职业教育应主动对标找差距,深度参与找动力,既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要独立自主,集中力量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上谋求创新。
“改革创新者胜。要以高质量的教育应变局、破困局、开新局,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回应发展需要、人民需要、竞争需要,推动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适应产业、服务行业、引领业态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谈到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王焰新这样期盼。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高技能人才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
“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重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必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适配性,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强大的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新发展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谈及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对新发展格局的作用,王一鸣提出四个“迫切要求”: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迫切要求培养大批掌握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迫切要求强化数字技术人才的有效供给与超前储备。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要求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第四,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融合,迫切要求对标国际标杆,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水平。
“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代际跃升,正在改变传统的产业生态,迫切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对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发展需要,推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相衔接,加快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培养适应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所需的技术人才。”在王一鸣看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将迎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浪潮,迫切要求培养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性和技术技能人才,强化数字技术人才的有效供给,增强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性,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大的支撑。
王一鸣呼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职业技术教育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模式,对标国际上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标杆,向国际一流水平看齐,加强与国际先进职业技术教育国家的交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变革,以开放合作提升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水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