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 > 正文

增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

作者:周建松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1-02-23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多层次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适应性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概念,在教育领域是指学生毕业后对于工作岗位和社会经济需求的适应能力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契合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于职业教育提出的关键词“增强适应性”,即增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的关键所在。

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最大的质量标志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和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和制度。习近平总书记还就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并现场视察和指导了一些职业学校的工作,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全世界最大规模职业教育的形成,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就业创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贡献。

然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仍然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不匹配的矛盾仍然严重。一方面是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样的反差,就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和不适应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应性不够或者说适应性差成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社会吸引力不强、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小的重要原因。《行动计划》提出要巩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水平,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说到底就是要在增强适应性上下功夫。适应性既是重要的质量指标,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以后结构质量的关键所在,忽略了适应性或者适应性不强,培养的人才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不仅是国家财政教育投入的浪费,更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上下功夫。

《行动计划》各项举措旨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将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进一步强化其类型定位,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为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助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加快形成技能型社会奠基。这也意味着职业教育要比普通教育更具有适应性。

《行动计划》围绕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主要表现在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不足;需求导向是指用人单位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还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要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行动计划》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出一系列根本性举措,紧紧围绕培养爱党、爱祖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着力在培养和造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下功夫,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和完善“三全育人”格局等,应该说,这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最主要标志,也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频共振和后继有人。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这个关键,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行动计划》围绕构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要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从构建更加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层面,来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探索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职普协调和融通、多元立交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推动职业教育特色打造和特色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更好地增强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的结构质量。

《行动计划》围绕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从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完善办学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和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等提出了贯彻实施要求,通过标准建设,更好地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完善多元评价机制,不断提升治理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教育、人力资本、制度环境等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行动计划》旨在促进职业教育成为新发展格局的内生变量,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行动计划》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20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开幕式活动中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职业教育要在“五入”上下功夫,使职业教育“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进一步创造条件。

《行动计划》从着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系统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质量不高问题出发,明确提出要构建“国家宏观管理、省级统筹保障、学校自主实施”管理机制,而院校是基本人才培养组织,也是落实高质量发展,推动增强适应能力的基础。因此,必须系统谋划、务实行动,通过“五入”的协同联动为形成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激发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合力,推动职业教育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要着力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下功夫。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产教融合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的优惠措施,用好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产教融合型企业等资源,以主动谋互动、互动谋合作、合作促发展,加强学校广泛谋求合作支持、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工作,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岗位工作零过渡,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适应对接。

要扎实推进“三教”改革攻坚行动。“三教”改革固然需要外部环境,但关键在学校,学校在“三教”改革中完全可以大有所为。学校要充分利用“固定岗+流动岗”的政策资源,积极构建专兼结合的结构化“双师型”创新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要把握教材国家事权新要求,选用好和建设好教材,以“三教”改革的实际成效,在推动人才培养适应性上见成效。

要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和教师信息化能力。特别是要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及时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资源,推进泛在教学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以此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改进教学管理和学习考核,适应技术和产业变革,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作者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电子邮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电话:010-62389019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